A4:副刊总第2630期 >2021-05-30编印

“答卷”写在官渡河上(一)
—讲述巫山县官渡镇 16 任党委书记与一条河流的故事
刊发日期:2021-05-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钱 犁
(四)
  “单一治理官渡河仅是必备的手段。而治理官渡河的目的则是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合理运用其整体资源,让她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才是我们要实现的最佳效果及终极目标”。官渡镇镇长宋德波如是说。
  理想很浪漫,现实很骨感。
  官渡作为巫山全县的农业大镇,人口大镇,自然资源贫乏,没有工矿企业。全镇拥有耕地面积8万余亩,如除去退耕还林因素,目前经果林的发展是7.5万亩,林经之比为1:9.这就需要在全力保护好官渡河这一天然资源的前提下,“见缝插针”地做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发展经果林的成果,使农民群众从单一种粮的“理性洼地”思维中走向现代农业的市场高地。
  以贝母为例,当地农民以前对这一常常用于止咳化痰的中药材知之甚少。近几年开始在中、高山地带尚家村等地零星自发种植。这种一年种多年生的中药材, 平均每亩一年可收入5000-6000元,而且还可在种植贝母的同时间作豆类、红薯、土豆等矮杆作物,一地多用,一举数得。加上这种药材从地里开挖到卖成现钱,不用烘干或加工,上市鲜销即可,省去了许多麻烦。农民愿种,政府提倡,两厢情愿,一拍即合,皆大欢喜,明年可在面上发展到3000亩。
  在官渡,镇上几位主要领导都时刻牢记时任县长曹邦兴(现为县委书记)同志直接交办的任务:要把官渡打造成为全县最大的农业产品乡镇。而且还特别强调:“是唯一不是之一”。
  所以,经过全面考察论证,镇上决定围绕一座山抓好7个“万亩产业”,即:3万亩脆李,2万亩柑橘,1万亩脆皮核桃,1万亩中药材及桃、梨、枇杷类小水果。目前,这一战略已开始落地落实。通过在农村面上推广“三变”改革,按照当地“桃三李四柑八年”的自然规律,再过若干年,全镇可实现农业产值5.6亿元,农民人均产值上万元绝不是“天方夜谭”。
  官渡的自然优势在这条河流。官渡境内有个叫“母猪洞”的地方,听上去名字不雅,但从这洞中流的都是极品之水,用它酿出的酒是“上等佳酿”:干洌爽口,醉不上头,回味绵长,醇香适度。全镇现有大小酒厂10多家,可年产3万多吨纯粮好酒。当地人称“官茅”。虽然目前因无商标,还没有正式上市,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在山东、北京、湖北、重庆等地市场上却非常抢手。纵有高朋盛宴,非“官茅”不饮。尽管毗邻周边不少地方同样推出好多酒品,都因苦无官渡这样一河好水,酿出的酒总不如这里“够味儿”。 因此,镇上决定利用这河好水酿出的好酒趁势打开广阔的市场。
  在官渡镇杨林村一处“台阶式”山头上,一个由巫山县明月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年存栏5000头良种母猪、年产12万头仔猪的大型繁育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还没到达目的地之前,我心中老犯嘀咕:如此美丽的一条河流旁建成这么大一座繁育场好使吗?如果一不小心造成河流污染,“八戒兄”倒可悠哉游哉,满不在乎,可负责管护这条河流的几级“河长们”对上“背书”、对下“赔罪”,恐怕在所难免。
  可到现场一看,证明我这想法有点太过“老土”了。人家新建的这家繁育场比想象中的要现代化得多,智慧得多,气派得多。公司负责人老向将我们引入建设工地观察室,透过电脑可清晰瞧见下方已经建成的生产区已有4800多头良种母猪正在酣然入睡,一个刚产下12头小猪仔的“猪妈妈”正为“宝宝”们喂奶,相信有不少“母猪新娘”正经历“新婚燕尔”,等待着作“猪妈妈”那一幸福时刻的到来。
  公司负责人说,这个总投资2.7亿元的繁育场建成之后总面积4万多平米,建成后将分为高标准的种猪饲养区、产房、仔猪保育区。人们的居住区与猪们的繁育区实行严格分离。为了防止带菌进入,员工在进入居住区前除了实行24小时隔离,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还要经过汗蒸消毒,全身衣物更换后方可进入。人的安全管理如此之严格,对猪的安全系数自然就会更高,在它们生长的全过程中,对其所有健康指数都要接受24小时全程监控。因为是全封闭运行,猪群生活在离地面两米半高的居室里,所产粪便直接进入下方深达两米的储存池,储存到一定量之后进入沼气池,通过沼气池充分发酵后进行干湿分离,干的统一加工做成果树、农作物需要的有机肥循环使用,湿的则通过科学比例加水稀释后用于果树施肥;沼气池所产生沼气全部用于公司员工生产生活之需,真的是做到了猪尽其“力”,物尽其“用”。
  加上这个台地之上的繁育场与日夜流淌的官渡河空中距离6公里左右,之前所担心它会污染官渡河环境的顾虑和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纯属多余。
  在这里,我又一次见证了科学的力量,听到了现代农业大踏步前进的隆隆步履。
  (五)
  这是2020年7月中旬的几个不同寻常的漫漫长夜。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上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全镇种植的脆李落果、裂果严重,如果镇上不主动作为,及时为果农打开销路,势必影响群众收入。
  7月13日,原本与一果品经销商联系对接到位,除庙坪村自行确定一果品外销专业大户直接负责外销本村脆李外,其余杨坝、水库、竹林、桐元4个村各设一处脆李销售收购点,统一对211个脆李种植大户的鲜果进行统收外销。并且明令规定,7月14日凌晨5点各村统一组织采摘鲜果,以统一打包外运。
  镇党委书记李刚军、镇长宋德波、人大主席贾继 、镇党委副书记刘欣等领导从镇上抽调7名得力干将组成巡回现场协调组进行检查督促,协调处理有关事宜,每个收购外销点都有镇村干部现场督促。书记、镇长明令要求参与督促协调的所有镇、村干部,鲜果销售未告结束,个人手机不许关机,随时保持联络畅通。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由于外销收购商物资调运环节出现的疏漏,到7月14日凌晨4点钟,4万多套包装泡沫箱及冰袋未能准时到位,采下的鲜果只能通过事先联系好的冷藏库储存。这一意外的发生立即引起少数果农情绪波动。
  这时,书记、镇长们一边东跑西颠到各收购点化解群众情绪,一边想方设法将采摘下的鲜果及时打包外运。直到7月15日上午10点,第一批鲜果方才启运外销。
  眼看采下的鲜果一下运不出去,而且有的开始变质,群众情绪更加激动了,有的现场倒掉鲜果,有的用脚踩踏,借以发泄私愤。见此情况,书记、镇长们及现场巡回协调组成员不气不恼,始终耐心细致作解释工作。一连3个晚上,手机铃声不断,怨声骂声不断,他们在几个村设立的销售点来回奔跑,忙得脚不点地,晕头转向。他们一再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也要想法让你们的李子运走,绝不会让你们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经过几个昼夜艰苦细致的工作,采摘下的40多吨鲜果终于全部运出。
  由于问题处理得及时、到位,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丝毫未减。2021年全镇通过“补天窗”新发展脆李10多万株,没有因去年“七月风波”而受到半点影响。
  近几年,人民从官渡镇的党员干部身上感到,“便于服务”、“真心为民”两句话绝非充斥门面的口号和词藻,而是让这一理念深入到了人们的灵魂深处,甚至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
  镇党委书记李刚军对笔者说:“参加工作前,我本身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后来参加工作,当了乡长、党委书记,但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流淌着农民的血液。平时,当我发现有人不尊重农民,不把农民的利益当回事,我内心就觉得窝火。所以,我现在下村养成一个习惯,在与农民兄弟交谈时,一般都不把村干部约在一起。我害怕农民对村干部有种畏惧感和不信任感,我害怕有他们在场我听不到真话、实话,为他们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镇干部们便从李刚军身上感受到了这样一些“与众不同”:他下村,从不打招呼;他坐车,必自掏油费;他在村上如耽误了回镇就餐时间,在村民家吃饭只准煮碗白水面条……
  他发现普通老百姓有事找镇上领导不方便,甚至有顾虑,他通知镇机关将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以及镇长、副镇长、镇人大主席等13名领导的手机电话号码、工作分管范围浓缩在一张“便民服务卡”上,公诸于全镇父老乡亲,同时将镇机关、镇派出所的值班座机、联系电话也一并捎上向群众公开。他还不忘在这张服务卡写上这样两句话“民说民评是方法,民愿民盼是方向”。
  自从“服务卡”下发之后,为了保持联系渠道畅通,他规定从自己做起,全天24小时手机不关机,随时静候“各路佳音,听取老百姓呼声与诉求”。
  人们发现镇机关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大门入口处,多了一张长条木桌,每时每刻有人值守。既可以详细记录下来访者信息,便于联系,同时还可以根据来访者要求,将他们带到他们要找要见的任何人面前,倾听来意,述说原委。
  在镇服务大厅,新摆放12把背靠钢座椅。凡来办事者,都能听一声“请坐声”,能见到一张热面孔,能喝到一杯热心茶。无论来自何方,或是何种身份、办何种事由,都有一种如坐春风,如回家门,如见家人之感。
  如果说,李刚军两年前来到官渡就任镇党委书记面临的是一张张棘手的答卷:历史遗留欠账多,上访反映告状多,河面整治问题多,场镇街道垃圾多,产业发展难题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难题和困惑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和化解,而且领导班子也正按照县委、县政府交给官渡镇党委、政府的战略任务和发展方向、奋斗目标,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件一件抓落地。
  也许有人会这样发问:你面对这样的答卷是如何破解的?
  李刚军也许会这样作答,这份“答卷”事实上已经写在官渡河上。但是,这份答卷合格与否?它都不是我李刚军个人去作答的,答题的应是历届官渡镇党委和政府“一班人”和全镇5万多人民群众一起作答。
  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这份作答将会给予点赞或给予评论么?
  对此,我们共同期待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