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经济总第2628期 >2021-05-24编印

从 1 斤只能卖 1 元到卖 20 多元
刊发日期:2021-05-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第一版)周末高峰时,每天自驾看花的游客有上万人。
  “如此大的场面,权发村人还从没见识过。”全村人由此大开眼界。不仅如此,在端午节采摘季,也有自驾车自发到权发村采摘,一斤李子卖出了10多元。
  一个小小的李子,如此值钱,让曲尺乡政府喜出望外,看到了发展李子产业的前景。于是,他们主动向权发村群众征集意见。
  “现在到四川茂县方便,以前要走两三天,现在不到一天就到了,就带我们去‘取经’吧。”王恩海等几个头脑灵活的村民们提出如此要求。
  当年11月,趁农闲时节,在乡政府领导带领下,权发村6个村民开始了茂县学习之旅。
  “一棵繁茂的李树,长高了不是可以结更多果子吗,可为何还要修枝,进行短化管理?果子长多了,还要疏果?”王恩海以前只给李树施肥、浇水、除草,这还是第一次系统深入了解了李树管理技术。
  王恩海一行满载而归,回家后正准备对李树实施“大手术”时,却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把一棵长势良好的果树剪成光秃秃的,怎么可能丰产呢?
  长了见识的王恩海决定用事实说服家里人。第一年,他只挑了几棵李树实施矮化科学管理。第二年,奇迹果然出现了:进行科学管理的李树,结出的李子个大、味甜,一斤能卖6元。而未实施科学管理的李树结的李子,大多数只能卖2元一斤。
  看到王恩海的李子卖出了高价钱,村里人也试着对李树搞起科学管理。
  曲尺乡还邀请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村民们学习热情高涨,权发村李子种植规模迅速扩大。
  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知晓巫山脆李,当地相关部门还积极组织人员北上北京、南下广州、东赴上海、西至成都,进行现场推介。以权发村为核心的巫山脆李品牌逐渐打响,获得市场青睐,“中华名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等殊荣纷至沓来。
  经过品牌赋值后,王恩海家的脆李种植已达10余亩,收入快速增长,从之前的年收入几千元发展到现在年收入20万余元。
  如今,作为致富带头人,王恩海也成为种脆李“技术流”。“你看,我的整个果园土质疏松,果树都不是很高大,就是老李树也不算高,果子大小均匀,果形端庄。”他指着尚在生长的李树说,“我现在没事就爱到李树林下走走看看,同时指导村里的李树管理。”
  如今,一个小小的李子,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据曲尺乡党委书记徐培涛介绍,全乡李树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进入丰产期的有1.8万亩,实现年产值1.5亿元,带动了全乡6000余户增收,人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
  (摘转于2021年5月23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