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副刊总第2617期 >2021-04-23编印

清明
刊发日期:2021-04-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刘小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到传统的节日,总是会教女儿背一首应景的诗。起因是我不知道如何来教她认识这些传统的节日,那就从文字开始吧。而家里的老人比我做得好,身临其境远比这些空洞的文字更能让五岁的孩子记住。
  一
  睡梦中的女儿,被她爸爸的电话铃声吵醒,听到是奶奶的声音。
  大清早,她就开始了幸福的轰炸。
  是啥?说的啥?
  快点起床了,今天要去爷爷坟上烧纸。
  像过年的时候吗?跪着拜年还要作揖?啊?是不是又要炸火炮儿哦?
  不是的。
  我们都要去吗?
  是的。
  从2015年10月开始,婆婆总是会在每一个节日催促我们去看看坟前的柏树长势,买上纸钱和爆竹儿。即便家里小朋友总是会被烟花爆竹的声音吓得叫唤,我们也会随着她的心愿,依着她的习俗。让家里的男子们留到最后,点燃这响彻云霄的爆竹。
  仿佛在那头,这爆竹声一定会将问候传递过去而后被听到。你过得好吗,我们来看你了。每每这个时候,婆婆总是会讲起往事,而我总是习惯性的站在坟前,看着谭家的老坟院,眺望着远方,沉默不语。
  您在就好了!
  二
  在记忆中,第一次亲人离开是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爷爷病逝。那个时候的我,对生离死别没有概念,不知道这一去就是永别。
  而关于爷爷的记忆也很模糊,妈妈总说,爷爷和现在的大伯很像。哦,原来是这个样子啊。那个时候的他们,几乎未留下过一张照片。
  再后来、后来......
  习惯了有人留在了昨天。
  三
  今年春节在老家,我们不约而同的在外婆家去过年,外婆76岁高龄,满头的银发、大嗓门、身体很矫健。在我们这些后辈心中都明白见一面就真的少了一面吧。
  每每在外婆家听到最多的是,在我3个月的时候,外公抱着我、逗我,姐姐总是霸道的告诉外公,你不要把我妹妹弄摔倒了,你小心一点儿。
  关于外公我一点记忆都没有,也从来没有看过他的照片,听他们说他很凶,也听说他是自己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也不曾细细过问此事,愿您安详的长眠,已渡到自己理想的国度。
  那天傍晚过后冯叔提议,我们大家合影吧。照片是留给后来人最最珍贵的礼物,你能知道我是谁?
  即便是你与我从未见面,亦或是我不曾记起你,我依然是你的子孙。这大概就是生命传承的意义。
  四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要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1月底,我回到县城上班,离开了工作了八年的单位,可换来了和女儿的朝夕相处,值得与否不适用于我和女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温暖与融洽,不正是因为我们在一起经历的多,建立了“革命”情谊,这情谊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
  可惜了,上次那双鞋子不知道奶奶失手放哪里了。
  让奶奶赔一双给你吧,你觉得呢?
  奶奶都老了,不让她赔。
  那你老了,你把我的东西弄丢了,我也不让你赔......
  此刻,我得到了欣慰的答案。她的善良让我心安,也让我倍感幸福。幸福,原来它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会让你淡忘不愉快,继续往前。
  (作者简介:刘小权,喜爱文学,业余时间喜欢读书,有作品在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