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社会总第2613期 >2021-04-14编印

把“黑土豆”种成“金豆豆”
———记退役军人胡华的创业致富之路
刊发日期:2021-04-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村民在帮助胡华挖黑土豆。

村民在帮助胡华挖黑土豆。

  

  本报记者 陈廷权 文/图
  胡华,男,37岁,当阳乡红槽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2001年12月入伍,2003年12月退伍,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重庆市农村电商带头人,重庆市第二批农村流通科技特派员,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第三届农合之星优秀合作人物,重庆市2020年百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重庆市2020年明星合作社理事长。

当兵:走出大山 报效祖国
  1984年,胡华出生在当阳乡红槽村1社,那里距巫山县城120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是一座挂在悬崖之上的村庄,村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以务农为生,由于交通不便,下山只能小心翼翼的沿着绝壁下山。
  这样的处境,从小就激励着胡华一定要走出绝壁,摆脱贫困。2001年,17岁的胡华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大决定,他要参军入伍,走出大山。在部队,胡华刻苦训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部队严明的政治纪律、严格的作息时间、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了胡华对党忠诚、听党话、感党恩、爱祖国、爱人民的国家大义和人民情怀,也就是部队的2年生涯,改变了他的命运,锻造了他敢冲敢拼和无所畏惧的个性,虽然入伍时间短暂,但他终生收益。这也让他退役后,很快适应社会环境,并稳扎稳打在沿海城市成功就业、创业。

创业:解放思想 敢为人先
  2012年,胡华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后,他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二个大决定,他要放弃在沿海苦心经营,奋斗打拼十年的创业成果,准备带着妻子返乡创业,回归大山,发展特色产业。凭借着在外的见识和经验,在当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胡华多次到甘肃等地考察学习,先后引进黑金刚、红宝石、荷兰15号和荷兰17号等5个新品种的土豆,经过试验,黑金刚和红宝石显示出适应性强、产量高、质量好、味道好等优势,种植获得初步成功。
  如何才能创收,摆在胡华面前。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土壤质量好,无污染,水源质量高,背靠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出的黑土豆绿色有机,并且富含的花青素具有抗癌、美容等作用,是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机不可失,失不再来,2013年胡华通过试种20亩黑土豆,成了村里第一个种植黑土豆的人,当年就获利8万多元,在别人刮目相看的同时,也让他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商机,坚定了发展黑土豆的信心。

致富:科学发展 摆脱贫困
  胡华深知,“一人富不算真的富,全村富才是真的富”。于是他积极做亲戚、邻居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一起发展黑土豆,村民出土地,合作社购买种子、肥料,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后期再以3元一斤的价格包回收,一亩可产2000斤土豆,市场销售价格达7元左右,扣除成本后,村民一亩地净收入3500元左右。在他的示范带动下,2014年胡华牵头成立了巫山石龙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14户农户参与种植了60多亩黑土豆。为方便种植管理,实现大规模生产,胡华还进行高标准农田,马铃薯种子繁育和种植基地建设,安装防控监测系统等设备,并积极争取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
  怎样才能销售出去,不能让农户失望又摆在了胡华面前。起初,胡华通过将田间劳作、采收、分拣、装袋,再分箱、包装等全过程图片分享到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并进行销售,得到了广泛关注,后面,他又开起了微店,利用电子交易平台进行销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线下他通过与超市、土特产店铺、当地农家乐合作,将产品直观快捷的呈现到消费者眼前;线上通过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巫山电视台、巫山网、重庆日报、华龙网、邮乐网等平台进行宣传报道,产品影响力不断扩大,销售十分火爆,销路通过电商遍布全国各地。
  到2020年,合作社入社社员达52户(其中贫困户12户),流转土地种植黑土豆达到300亩,年产量在200吨,实现产值超过400万元,网上销售突破200万元,实现净利润超过80万元, 合作社户均增收达4500余元,成功带领该村贫困户12户34人稳定脱贫。他还先后指导建设规模化种养殖场8个,扶持指导30多个微型企业创业,带动了本村及周边1500多人就业。如今,他的优质黑土豆种薯,不仅在本村和周边乡镇种植,更是推广到了武隆、永川、万州等6个区县。
  目前,胡华正在积极谋划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和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民宿产业,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把巫山“黑土豆”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