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专刊总第2580期 >2021-01-20编印

松柏村的幸福小康路
刊发日期:2021-01-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丰收的喜悦。

曾经的荒山。

柑橘产业。

以前的公路。

现在的村道。

村支书肖裕兰(左)帮助村民采摘柑橘。

采摘柑橘。

脆李管护。

宽敞的楼房。

村民用上干净的自来水。

  

  本报记者 卢先庆 鲁作炳 文/图
  “村容村貌大变样,串村入社公路已保畅;产业发展大变样,昔日荒山换新装;众生活大变样,家家都是安全住房……”在福田镇松柏村,有这样一首顺口溜在村民中口口相传: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近几年全村的变化,并由衷地表达出来。
  曾经的松柏村,全村3个社387户1152人,其中贫困户就有56户187人。2014年以前,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戏称为“一通半”:通电不通水、通话不通路。祖辈以来,每逢旱季,村民得走上几十里的山路背水吃,生活苦不堪言。因为贫穷, 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剩下老弱病残在村子里艰难度日。
  2016年全县脱贫攻坚号角吹响,村支两委一班人以极大的勇气和担当精神,新建水、路等基础设施,并发动群众大力发展水果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松柏村已是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松柏村的变化大,不得不说有肖支书的功劳。”村民口中的肖支书,名叫肖裕兰。脱贫攻坚以来,以她为首的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走出了一条奔向幸福小康之路。
  2014年,松柏村村支部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领导班子。放弃场镇上舒适的生活环境,甘愿回家乡为村民做事的肖裕兰当上了村支书。
  上任后,她首先将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基础设施上。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难,她带领村支两委翻山越岭十多次,在13公里外五龙庙找到水源。又先后十几次到县里、镇里争取资金解决了上万米输水管道的建设。2015年春节前夕,松柏村民告别了四处背水解渴的历史。
  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肖裕兰多次到镇上、县上争取项目资金,带领村民投工投劳新修公路13.4公里,硬化5.6公里,新建入户便道8.1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饮水难、出行难的问题解决了,但村民要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如何发展产业,成为摆在村支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俗话说:穷则思变。看着村里成片荒地荒山,我反复琢磨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于是,我多次带着村支两委到其他乡镇、村考察学习,为村里规划了柑橘、脆李产业发展方案。”肖裕兰说,最后,村里确定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方种植柑橘,海拔500米以上的地方种植脆李。
  万事开头难,发展产业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持怀疑观望态度。为了打消老百姓的疑虑,村社多次召开群众会,外出不能参会的就通过电话沟通, 白天干活,晚上逐户登门做工作。终于,通过不懈努力,反复做思想工作,老百姓被干部的信心和决心感动,决定发展产业。
  通过几年发展,松柏村建成柑橘园2050亩,其中1250亩已进入丰产期;建成脆李园2350亩,已全部进入丰产期。养殖基地2个,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截至于2019年,56户贫困户241人已全部脱贫,2019年人均纯收入9250元,贫困发生率已降为0。
  产业有了,群众的收入有了保障。村支两委又把精力放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上。
  近年来,松柏村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硬化道路9.8公里,新修产业路4公里,整修社道17.2公里, 新修人行便道1.76公里,实现了村、社道通组通畅率达100%。新修抗旱池3口600立方米,整治山坪塘5口,铺设饮水管道16000米。新修标准化卫生室1个,新建垃圾房3个,配备垃圾桶30个,安装路灯30盏。此外,落实易地搬迁25户80.15万元(其中贫困户8户27.65万元)。 C、D级危房改造41 户60.7万,旧房整治提升17户(其中土坯房4户,砖混房13户),实施“三改”20户。
  如今,松柏村的村容村貌大变样,全村生活情况明显改善100%,安全饮水100%,安全住房100%,两不愁三保障全部100%达标,产业扶贫100%……
  “没有一个有担当有作为敢创新的支部把干部群众凝聚起来,全村就是一盘散沙。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全村所有农户都不能从产业发展中分一杯羹。”望着松柏村的那片山、那片地,肖裕兰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要在乡村振兴上大做文章,把产业做大做精又做强,同时,大力发展数字果园和自媒体,让全村的水果远销四面八方,在乡村振兴中争做发展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