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专刊总第2577期 >2021-01-13编印

洛阳村:
从“面子”突破,旧貌换新颜
刊发日期:2021-01-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洛阳村一隅。

图片1

志愿者清扫垃圾。

公示栏。

村民门前统一建的花台。

蜜柚产业园。

文化墙。

  

  本报记者 向君玲 向勇 文/图
  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一幅幅丰富多彩又朴实的文化墙,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化景观……1月10日,记者走进抱龙镇洛阳村,看到的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文明新风馨香扑面的乡风文明景象。
  洛阳村地处大巴山,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脱贫攻坚最为重要的,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得益于帮扶部门县委宣传部的鼎立支持和精心指导,洛阳村在脱贫攻坚中,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在场镇上精心打造了颇具当地风味和时代特色的文化一条街,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从根上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说干就干!村里立即实施场镇净化工程,要求群众定期开展大扫除,打扫干净房前屋后,引导群众养成爱清洁、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做到生活垃圾统一运送、统一处理。同时,实施场镇美化工程,全方位清理“牛皮癣”,为家家户户免费建设花台,种植花草,力争做到走进洛阳,花香四溢;实施场镇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8盏,切实方便群众夜间出行。
  “一场大雨后,这里就非常干净了。”记者循声望去,一群穿着印有“志愿者”字样马甲,头戴帽子的队伍正挥汗如雨,清扫刚切好的花台周围的泥沙和入户小路。伴随着农家院子里的鸡鸣犬吠,好一幅祥和、自然的村居图。
  “我们把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后,我们住在这里更卫生、更舒适,别人看到我们这里也是漂漂亮亮的、干干静静的。”村民黄大菊如此说道。
  洛阳村原来修建了500余米花台,今年以来,洛阳村对农家庭院的花坛进行提档升级,并新修400多米,统一砌砖、统一嵌进磨盘石、统一规划种植花卉;对农家庭院的围墙,统一砌砖,统一用青瓦做窗格。
  目前,该村还种植蜜柚种植699.74亩,脆李种植384亩,核桃种植152亩覆盖所有贫困户。同时成立了3个农村专业合作社让全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3.5万元以上。
  10日下午,在村民张兴忠的蜜柚地里,他一边采摘蜜柚,一边介绍:他家种植了10亩柚子,今年采摘了1.5吨。“村里的人居环境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变了,产业逐步做起来了,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张兴忠高兴的说。
  洛阳村支部书记万大宪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洛阳村的探索,是一场硬仗,它率先从“面子”方面突破,到后来,就不仅仅是“面子”的改变。如今,村里打架斗殴和赌博现象不见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得到破除,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文明乡风,已遍吹洛阳。万大宪说,按照“一心两片”规划,以村委会为中心,高升湾和革家淌两个蜜柚产业园为支撑,着力打造文明乡风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未来,让大家走进洛阳,就看得见乡韵,留得住乡愁。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如今,随着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逐步延展,一个个“美丽庭院”渐次绽放,在洛阳村阡陌纵横的地上,正迎来“美丽乡村”的喷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