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花椒产业。
王利元住房改造前。
王利元住房改造后。
正在硬化的产业路。
自来水到家。
看着即将收获的蜜柚,付举根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蜜柚产业。
初冬时节,漫步于大昌镇自力村的乡间小道,树木林立,房屋错落有致,院落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纯粹,淳朴的村民依山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静的画面,构成自力村一道道秀美的风景线。
自力村位于大昌镇东部,全村辖区7个社415户1205人,其中,贫困户67户245人。在2019年底,因剩余贫困户有7户16人,贫困发生率达1.33%,被市上确定为定点攻坚村。
为了尽快补齐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各种短板,村支两委和扶贫干部一道迎难而上,精准摸排,精准施策,制定脱贫规划,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人,自力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家庭变故政府托底董平枝早些年前家里也算殷实,靠着一家人在外务工的收入,90年代初在村里盖起了砖房,后来又加了楼层,3层楼的房屋引得大家一阵羡慕。然而,近几年,董平枝生病,做心脏膜瓣置换手术,且长期靠药物支撑,再也不能干重活;妻子为了照顾自己,也不能外出务工了,殷实之家立马捉襟见肘。
看着每个月的药费单,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董平枝无能为力。可这两年,家里又出现了转机。
通过精准识别定为贫困户后,董平枝一家获得低保,并享受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扶贫政策,村里还给妻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董平枝的愁眉逐渐舒展开来。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不然我们一家人怎么活哦!”11月6日,在董平枝家里,他由衷说道。虽然,他成功摘掉了“贫困帽”,目前仍处于“巩固期”,但妻子在家种了近3亩的蜜柚,今年开始挂果了;儿子在外务工有了收入。对未来,他充满了信心。
努力改变落后面貌蜿蜒的水泥路如一条玉带缠绕青山,田间的柚子树绿油油的,走进柚子林,层层叠叠的蜜柚树下挂满金黄的柚子,浑圆饱满的果实压垂了枝头,村民正哼着小曲儿在林间挖地。“你看,现在通往柑橘园的路都在硬化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嘛。”站在已脱贫户曾召佃家门口,他指着山下的路,向记者道来。
自力村的变化,让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我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数这几年变化最大。”在新房前,曾召佃细数着村里的变化:社社通了水泥路,山坪塘修整一新,自来水管接到屋里,房子变成了砖房……
扶贫干部杨自勇说,刚到村里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支两委和扶贫干部们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项扶贫资金,努力改变自力村的面貌。自脱贫攻坚以来,全村硬化公路8条11.6公里,整修公路3条2公里,新修产业路3条1.5公里,公路入户率达100%;新修水池15口,设置饮水管道9.5千米,干净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完成易地搬迁12户,旧房提升改造32户,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思想转变积极发展村子的改变也带来了村民思想的转变。自力村有耕地2125亩,以前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红苕、土豆、玉米为主。传统“粗放式”生产方式导致农业效益低下,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
绵延的大山犹如道道屏障,贫困赶不走,小康进不来。村支两委和扶贫干部深知,只有改变思路、找准路子才能拔掉穷根。
自力村多是山地和荒坡,日照充足,是绝佳的蜜柚生长地。在县农业农村委的土地勘测、育苗试种等技术支持下,该村把蜜柚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之一。2016年,该村发展蜜柚1000亩,今年进入初挂果期,预计收入8万元以上,蜜柚正逐步成为全村脱贫增收的骨干产业。“你看这些柚子,每个都有两三斤。”75岁的已脱贫户付举根看着眼前这片蜜柚林,乐呵呵地说道。
付举根曾因病因学致贫。现在儿子在外务工,孙女已参加工作,日子正一步一步好起来。眼看精心培育的蜜柚,即将有了收益,付举根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现在,自力村共发展蜜柚1000亩,花椒500亩,脆李500亩,柑橘100亩,产业覆盖率达99%以上。
低保应保尽保、医疗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障落实了;光伏发电、特色产业,村民增收了,脸上笑开了花。
眼下,全村村民对脱贫工作赞不绝口。通过产业帮扶、务工就业、公益岗位、社会兜底等举措,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
曾经的贫困村正一步步嬗变,产业兴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沉睡的大山“活”了。
(本版文图均由记者方丹肖乔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