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副刊总第2549期 >2020-10-16编印

高山之巅
许先尧
刊发日期:2020-10-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在海拔300米的抱龙河,我曾无数次昂过头拼命向上遥望过,据说邓家就在那云端之上。
  邓家,平均海拔1600多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山乡。近两千米的和尚头,据说是邓家最高的地方。这次去,从山脚盘旋而上几十拐,终于走进邓家这个土家族乡。立于山巅凭栏而望,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几百公里外的红椿仿佛尽在咫尺,而一到晚上倩丽的巫山机场身影也朦胧依稀可见。
  穿行在邓家,在头脑中不断浮现许多的画面,总是有各种不同的镜头在交互回放,说五彩斑斓,一点不过吧。
  山上有佳树邓家山多,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关门崖、观音岩、童子岩、轿顶山……高耸连绵,姿态各异。在这里,山峰、悬崖、丛林、溪流共同构成了美丽壮观的邓家乡。丛林中的鸟鸣,溪流中的水声,森林中的松涛,像一首首动人的交响乐,在这块诱人的土地上流动。
  我站在高山之巅,看,脚下翻浪的云海,看松涛绿汪汪一片。邓家山上一年四季都长满绿树,一点都不寂寞。墨绿、淡绿、深绿、脆绿,把整座山铺染得如打破了绿色的染缸。这里到底有多少种树木,可能连当地人也数不清楚。山上松柏应是主角,夏天你置身山头,一定对“松涛”有一种更深的体会吧!风一吹,几万平方公里,整座山便如水波荡了起来,一山传过一山,一浪高过一浪,那样的气势,确实令人震撼。当汽车穿行在山间,你似乎对大片大片的绿树感到有些单调时,你偶然间发现,在楠木褰的山崖、和尚头的山巅,在一千七百米枯瘠的悬崖缝上不正倔强地屹立着一株或那么几株奇松。是张开双臂的“迎客松”吧,你看它站在悬崖间,张开手臂,一身绿装,在山风的应和下招呼着客人。
  来到“楠木”,一路想这种奇异而珍贵的楠木吧。据老人回忆,楠木槽当年有几棵高大粗壮的楠树,两人才可合围,高几十米,遮蔽了半个沟槽。
  山中寻楠,遍访“楠木寨”的四周,我却无缘遇到。到现在我居然也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但这更勾起了我对这种树木的兴趣。
  楠木,一种极珍贵的树木。传说该种为高大乔木,树干通直,叶终年不谢,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具芳香气,纹理直而结构细密,为建筑、家具等的珍贵用材。
  《博物要览》载:“南方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对于楠木这种佳树,或许早年很多,因为极其珍贵,而如今或许存之甚少了吧。
  于我,它是“山中的隐者”,藏在邓家的奇峰、异峡之中,或者站立在更为幽深的云中之巅吧。在
  邓家太多太多的树儿我叫不出名字,可有一种树当我见到时,却感到特别熟悉和亲切。在贫困户谭发根的山头,一根有百余年的桂树,绿意苍苍,褐色粗壮的干,高两丈有余,周身有间屋子那么大。繁花的枝叶,如伞盖一般亭亭玉立,投下一块很大的绿荫。我们站在枝下,蹦上一蹦,头顶便触上枝叶,就仿佛有一种香气会抖落。再过两月,满树的桂花开了,整个田园和山间全飘散着一股香气,钻进农人的心脾,深深吸一口,岂不是享受。顿时,我想到在邓家转悠的时光,这每一处的安置点,家家的院落前都有大大的花坛,这花坛的里面,最多的就是桂树,这桂树成了邓家美好家园的最好点缀!
  来到院落,更有一种树更吸引了大家的眼光。哇!八角树,“真少见的这么大的八角树!”树干很直,叶子重重叠叠,深绿而厚实。已近七月,树上己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果子,八个角,有棱有角,青色还透出一些微微的紫色,藏在叶间,有微风吹来似躲藏着游戏。主人给每人摘下一粒,放于鼻前,香气淡雅,却愈闻愈浓,竟有些爱不释手。等到八月,八角摘下,就是最上等的制作美食的香料了。
  这佳树,每一根都成为邓家的风景!山上有奇叶坐在院里,主人给客人们泡上一杯清茶。茶叶在滚沸的水中翻腾,轻抿一口,有浓郁的涩味,余味悠长,留香于唇。同行的邓家通告诉我们,这可是邓家本地产的“富硒茶叶”。这硒茶,据说是可以防癌的呢!在邓家村,因为土壤里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所种植的茶叶竟检验硒含量较高,得到了很多外地人的青睐。满山的茶树郁郁葱葱,整整齐齐,一行行显出丰富的韵律和节奏吗。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叶,种植面积达到800亩,每年可产茶10吨,每在春天清明前后,田间可是一番忙碌的场面。如今这一绿色生态产业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好路径。
  走进屋里,谭发根正在把烘烤出的烟叶一片片整理分拣。宽阔的堂屋里,摆满了大堆金黄的烟叶,他小心翼翼地将颜色纯正、叶脉清晰的摘拣出来,轻轻地放到架子上,这可是他辛苦劳作了大半年的成果啊!
  这几天,正是邓家烤烟成熟烘烤的丰收季节。走进烟农们的房前屋后,蓝天白云下,放眼望去,那些吸收了饱满阳光黄澄澄的烟叶四处飘香,点缀着金色的田野。入秋的邓家村子,在金灿灿的烟地里到处是烟农忙碌的身影,青山绿树掩映下的座座烤房轻烟缭绕,嗡嗡的鼓风机声与排湿孔小钢片互击汇集成美妙的乐曲;烟农的家里堆满了金黄色的出炉烟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忙碌的村民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着一声声欢笑,让整个村子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烟叶长得好,我家种了16亩烤烟,你看我这烟叶色泽不错,算得上中上等烟叶吧,我想今年能收入10多万元吧!”谭发根,看到笔者,随手抓起身边一大把金色的烟叶,展示自己的丰收成果。”
  邓家村是一个土家族聚居村,土地贫瘠。过去土家族群众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种洋芋、玉米,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到上世纪80年代初都没有支柱产业,村民收入低。因没有钱,买不起肥料,产量就更低,过着温饱难寻的生活。
  1995年邓家村开创了村里种植业的新篇章。世世代代以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种植主业的村民引来了“新庄稼”———烤烟。此后通过“规范种植,科学管理”,烤烟开始融入这个村子。
  谭发根看到了种烤烟致富的希望,于是静下心来种烤烟,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收入年年不断增加,种烤烟让谭发根一家过上了新生活。
  烤烟成了邓家村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烟农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据了解,2018—2019两年邓家村种烤烟1000余亩,产值达500万元以上。
  如今,村民们告别了破旧的木板房,住上了掩映在绿树丛中漂亮的土家阁楼,那五色的房顶着正是邓家人对新生活的热烈向往。
  这叶子,每一片都成为了邓家村民的致富叶!
  山上有风情伍绪村海拔一千六百多米,四面环山,三十多栋房屋层级式布局,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成荫的森林之间。“林海人家”“背二哥客栈”都是十分有特色的风情民宿,屋建在林边,林环绕着房屋。五彩花儿点缀房前,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早可散步林间,听鸟鸣嘤嘤成韵;晚可登高望远,览霞光流云。这里建立有文艺创作体验式民宿木屋。在这里,可耕种的农田,亦可环抱树木,真乃森林中的一片宁静栖息地。
  在邓家乡政府所在地池塘村,被称为“三岔沟”的地方变了大样,三年前还只是一条荒沟,公路两旁杂草丛生,如今在800余米的溪沟上平整建设成了整齐漂亮的居民安置点。一条柏油马路穿街而过,两旁安有土家文化特色的路灯。一栋栋“土家寨子”,房子全是土家风情。用木料做成的黄色外墙的吊脚楼,两三层的阁楼,挂上红红的大灯笼。门前是宽大的花坛,栽种的是高山特有的大树杜鹃,还有各色的花,四季争奇斗艳。
  邓家场镇上的300米画廊,别具匠心,一下就把我们带进了浓郁的土家风情之中。几十副栩栩如生的图画,展现出浓郁的土家民俗风情,当地政府挖掘摆手舞图、篝火图、山歌图等当地土家文化,把土家族人们的民俗风情、民间文艺和生活习俗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外来游客能更加充分的了解土家文化。每一幅画都再现了土家文化的浓郁风情,每到节日,邓家便成为欢乐的海洋。乡民们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聚集在一起,跳摆手舞、划彩龙船、唱踩堂戏、背二哥号子……
  动人音乐在山间回荡,幸福甜蜜的生活在心中传递。
  看!一群穿着红色土家服饰的小朋友,带着闪闪发光的银饰,跳着摆手舞来了,她们各种摆手的舞蹈造型、轻灵的身姿、优雅的步型赢得了开场的阵阵掌声。
  听!一路身背着沉甸甸的货物男人们的吆喝声从遥远的高山之巅传来了。近了,这一群男人,全有着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臂膀、高亢的嗓门。他们唱出最嘹亮的调子,把满身的疲惫消融在一声声酣畅淋漓的呐喊之中。领头自然是最卖劲的年愈七十的向文轩老人,他洪亮的声音久久飘扬在夜空。
  这号子,他们不喊,嗓子便发痒;这号子他们一喊,瞬间浑身都有了力气。
  听到这号子,在场的人也振奋起来,不由得应和起来。“看得到屋,走得哭啊”“看到的街,走得掰啊”“下坡下坡下得急哦,越下越有力哦”“下坡走完哒,又把杵儿打哦”……这场景生动再现了无数辈人肩挑背磨的场景,勾起老人们扯不断的乡愁。由于交通的发展,如今“背二哥”这一行当近乎没有了用武之地,但在邓家人的心目中,他却能振奋人的精神,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这一市级非遗项目正在邓家传唱,还会唱到更远的地方,成为山里人世代流传的文化因子。
  这歌声,每一个音符都成为邓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