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丹曾露寒露时节,海拔1000多米的建平乡瓜瓢村,天气已有些寒冷。
瓜瓢村六组村民吴大美却仅身着一件单衣,卷起半边裤腿,在自家的新房前忙碌着,额头冒着细密的汗珠,“天要冷了,赶紧把房子搞完,明年春节前住进去,农家乐也就能搞起来了。”
以前,外出务工是吴大美一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在青海做水电工,一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
为什么吴大美要放弃这笔收入,回村来开农家乐呢?
因为缺水,许多村民搬离瓜瓢村“其实,开农家乐这个事情我想了好多年。”吴大美说,瓜瓢村海拔高,夏天凉快,来纳凉的城里人也多,“我自己有十几亩地,种点瓜果,再养几头猪、喂点鸡,开农家乐肯定能赚钱。”可在前些年,别说回村开农家乐,许多村民甚至搬离了瓜瓢村。“缺水啊,没有水,啥都搞不成。”瓜瓢村六组组长李成先今年62岁,对曾经缺水的日子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瓜瓢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天河水’落下来就漏完了,也找不到泉眼。”李成先回忆说,没有搬走的村民就在地质条件允许的区域挖山坪塘积蓄“天河水”,种些烤烟、脆李、核桃等勉强维持生计。
“如果遇到天大干的年份,没有‘天河水’,那就要到三关水库去挑水,‘两头黑’一天也只能挑三挑水。”吴大美说,到三关水库挑水不仅路程遥远,而且崎岖难行,时常有人跌倒,“水洒了,就只能坐在地上哭。”(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