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双晒总第2545期 >2020-09-28编印

沃土藏金 生态笃坪
刊发日期:2020-09-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图片2
图片2

图片3
图片3

图片4
图片4

图片5
图片5

  大美笃坪。
  烤烟产业。
  中药材产业。
  食用菌产业。
  鸟瞰笃坪一隅。
  沃土藏金,生态笃坪。笃坪乡境内海拔相对高差1600多米,独特的立体气候造就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从
  高山到峡谷,笃坪乡的绿色产业呈梯级分布。在中山带,巩固烤烟种植面积2.1万亩,预计可实现产值9400万元;在高山带,发展中药材5000亩,全年能实现产值2000万元;在低山带,发展巫山脆李3500亩,优质核桃11732亩,即将挂果收获;利用基地大棚,年种植食用菌300万袋,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
  在这片辽阔的沃野之上,笃坪人民正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态家园!
  遍地都是“黄金叶”漫步在笃坪这片高山避暑纳凉胜地的乡间小路上,给人却是一片清凉,鼻尖也不时飘来缕缕烤烟的清香。烤烟作为我县“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之一,带动众多群众增收致富。
  烟农售烟4.9万担,上等烟比例达到86.43%,中上等烟比例达到100%,实现产值6769万元,带动18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这是笃坪乡2019年烤烟产业发展的成绩单。一串串数据,填充着烟农致富的口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传递着烤烟富民的心声。
  笃坪乡地处高山,土地资源丰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村民开始种植烤烟。
  “长在田里绿油油,烘烤出来金灿灿,售卖之后乐呵呵。”龙淌村烟农向运贵念叨起自编的一句顺口溜。像向运贵一样,烟农普遍认为种烤烟比传统的“三大坨”要划算。一时间,烤烟如雨后春笋,摇曳在田间地头。每到秋季收购期间,烟农马不停蹄地运卖烤烟,迫不及待地蹲在地上数着钞票。
  就在烟农年复一年憧憬烤烟带来的效益时,突如其来的冰雹来作梗。天天见长的烟叶被冰雹打的千疮百孔,虽然及时补种,仍错过了烤烟最佳育苗和生长期。即使到了采摘期,也经常遇到洪灾和风灾,烤烟数量和质量下降,收益减少。
  面对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加之烤烟行情波动较大,烟农纷纷退却,不再种植烤烟。怎么办?乡党委政府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基础设施不到位、自然灾害频繁、收购不公平……烟农的担心和顾虑激起当地党委政府对服务烟叶产业发展的大转变。
  为消除烟农的后顾之忧?党委政府引导成立“蓝田”烤烟专业合作社,吸纳500名技术过硬的烟农,按照烟农需要组建烟叶植保队、机耕专业队、烘烤专业队、烤烟专业分级队伍,减少烟农损失,确保不误农时。
  针对烟农反映的收购不公平问题,党委政府会同县烟草公司规范收购流程,烟农不与分级员见面,有效杜绝“人情烟”。实行专业化分级,由专业合作社组建的专业分级队伍统一分级,比烟农分级更快,烟叶纯度更高,烟农省心、省力又省钱。将7个村级收购点合并成1个收购站,补贴烟农交通运输费。
  为减少自然灾害带给烟农的损失,党委政府引导烟农购买烟叶种植保险,保障烟农在遭受冰雹、水灾、旱灾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烟叶损失,让烟农吃上“定心丸”。
  “连续12年种烟50亩,年收入20万元。”说起种烟的实惠,向运贵深有感触。像向运贵一样,今年全乡烤烟合同签订农户达到967户,种植面积21011亩,预计可实现产值9400余万元。
  不等不靠,高山农民在田地里种出了“金疙瘩”,金灿灿的烟叶映红了农民的笑脸。笃坪烤烟生产无论规模、质量,还是管理水平均排在全市前列,无愧为“渝东烟草第一乡”。
  药材拓宽发展路在“黑色”煤炭经济转型过程中,笃坪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制定了“中山烤烟,高山药材”的发展思路。在海拔1300米—1800米的“高山带”,是中药材的盛产之地,品种繁多且品质优越,这儿的阳光、土壤、雾湿、海拔等条件都十分适合中药材的生长。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为该乡中药材产业铺设了一条健康发展轨道,成为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2015年,全县境内煤炭企业陆续关闭,鹤溪村由过去产煤量大、企业较多的“富裕”村变成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一段时间,村民们失去赖以生存的资源,面临生计无着的境地。面对此种情况,村支部书记王正华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冥思苦想,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把高山上的撂荒地充分利用起来种植中药材———牛膝。
  王正华组织成立了《巫山县正华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要求制定育苗施肥、种植模式、栽培管理、采收方法等环节的技术规程,并向种植户提供苗木、技术指导,从选址、移栽、田间管理、药材采收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村民入股,与药农签订订单,实行统一销售。第二年180亩牛膝遍地飘香,村民欢歌喜迎丰收。尝到了甜头,看到前景的村民纷纷主动加入到以牛膝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队伍。
  近日,走进鹤溪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一片占地1000多亩的“花海”格外引人注目,三五村民正在做简单的日常管理。眼见牛膝、贝母等中药材长势喜人,王正华脸上也乐开了花。他告诉记者,现在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全村共种植中药材3200亩,70%以上村民参与种植,以牛膝为主,目前2600亩牛膝正处于开花时期,进入除草后期,预计10月下旬开始采收,希望今年能卖个好价钱。
  鹤溪村助推笃坪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不断增加,中药材种植向纵深推进。“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并在全乡推广,成立了多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其中“正华”合作社基地有31户村民入股,“吴姐”家庭农场有10户贫困户保底分红,全乡中药材产业从无到有,现种有牛膝、独活、玄参等,建成对合、鹤溪1000亩中药材种植示范片。今年,全乡种植中药材5000亩,预计产量可达5000吨,产值达2000余万元,将有效带动59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150户,常设150个用工就业岗位,成为烤烟产业之外的另一支柱产业。
  蘑菇撑起致富伞绵延的大山,舞动着起起伏伏的曲线。广阔的沃土,孕育着无限生机。因独特的环境和气候,绿色笃坪不断吸引着外来投资者的目光。
  周秀莲,一个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的中年妇女,长期从事食用菌销售工作,一次偶然的聊天,她听丈夫何子昌说起家乡的环境后,萌发了种植食用菌的念头。心动不如行动,2015年,她带上资金回家试种食用菌,经过一年的试种,确定该地方确实适合食用菌的种植。2016年,夫妻俩携上全部积蓄回到笃坪乡创业,成立重庆映山红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开始扎根乡村,种植滑子菇。
  “2017年,我们在狮岭村修建2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在兔儿坪居委修建24座食用菌种植大棚,前后投资500多万元。”周秀莲说,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因为规模化种植,聘请的技术人员忽视笃坪高山冰雪季节的影响,遭受特重大雪灾,12个食用菌种植大棚被压塌,第一年投产的50万袋滑子菇血本无归,企业资金链随之紧张。她并没有气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向亲戚朋友求助,第二年投产40万袋滑子菇后,因为市场行情走低,收不抵支,企业发展再次陷入困境。政府和有关部门伸出援手,帮助度过难关。第三年根据市场行情作出了丰富种植组合降低市场风险的决策,种植了香菇、滑子菇、鸡枞菌、平菇等,因种类繁多,非但没有降低经营风险,反而让企业进入了危机。为此,她痛定思痛,将位于武汉市的住房出售后,用于维持企业经营,选定香菇和滑子菇作为企业主打产品,投产40万袋后精心管理,终于让企业开始盈利。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周秀莲赚了钱,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她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负责提供种子、菌袋等原材料,以及技术指导,与种植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负责回收种植农户的合格产品。
  走进公司基地大棚,香菇从菌袋中探出肥壮的身姿,一个个待摘的香菇散发着菌香,一筐筐蘑菇装满成功与喜悦。“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90余万元,预计下半年实现产值300万元。”周秀莲告诉记者,在她的带动下,已有5个专业合作社参与食用菌种植,共带动120户贫困户就业,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回顾创业的点点滴滴,周秀莲感慨颇多,一个人几乎承担产区所有工作,扮演了几乎全部的角色。望着今年投产的120万袋香菇、滑子菇,在菌袋里倔强的走着白丝,一如她这些年的坚持。她坚定地说,今年收获后,贷款可以全部偿还,企业将发展壮大,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一乡多业、一村一品、一路一色”的产业布局带动下,笃坪食用菌产业厚积薄发。今年,全乡香菇、滑子菇等食用菌年种植达300万袋,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绿色生态已经成为笃坪乡一张靓丽的名片,正全力打造“渝东最大的烤烟基地、库区最大的中药材基地、全县最大的食用菌基地、全市最大的大蒜基地”;在这片辽阔的沃土之上,笃坪人民正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态家园;正以会当凌绝顶的气势,奋力争先、跨越发展,走向新的辉煌!
  (本版文稿由记者董存春采写,图片由笃坪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