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代勇在认真上课。
本报记者方丹文/图代勇,现担任雪花小学学校后勤工作,同时兼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自1992年2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偏远山区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潜心教书育人,他的“潜心”不仅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还赢得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从教20多年来,代勇以一种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终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因工作业绩突出,深得社会、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好评。2004年春,他在鹤溪村校开始了包班教学,秋季学期,学校领导要调他回完校,家长们为了留住他,连夜赶到学校找学校领导“谈判”。
代勇不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还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扶贫人”。从接受学校教育扶贫资助工作和扶贫帮扶工作的那刻起,他一直用行动告诉大家:扶贫是工作不是任务,工作是给自己做的,不是给他人做的,各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他利用放学时间和节假日时间,一次次下村走访,入户调查;一次次与贫困户以及各村委会相关负责人核对相关扶贫数据。自2015年来,每个寒暑假,他都要留在学校,核对资助名单、联系资助学生,耐心地等待那些享受资助的学生们来学校提交材料、领取资助。五年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三村”的每一个角落,给山村百姓宣讲党的扶贫惠民政策,和扶贫对象共谋脱贫之策。
对工作,他问心无愧;对亲人,他却充满愧疚。为了学生们,代勇错过了儿子的中考,缺席了儿子的高考,他没能成一位合格的父亲,却是学生们心中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保姆”。当贫困孩子交不起生活费时,他帮忙支付;当贫困孩子没有衣物时,他帮忙购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悔青春献教育,甘做山区育花人,这就是代勇的真实写照。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平凡中流露着真情,追求中有着一种坚持和真挚,他像蜡烛一样,照亮了方寸土地,像江河一样承载着沉重的帆船,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