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报纸封面总第2543期 >2020-09-23编印

一方“山货”卖出“网红”价
刊发日期:2020-09-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邱先登整理土特产品。
  本报记者曾露文/图“往年种的洋芋只能当粮当菜吃,现在,登娃子用啥子网把洋芋卖出了大山,价钱还好得很!”9月21日,骡坪镇义和村贫困户宋明山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宋明山口中的“登娃子”叫邱先登,今年35岁,一直致力于将当地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各地。巫山高山洋芋、纽荷尔、W默科特、脆李等当地特色农产品,都在他的店里一一变成了“网红”。
  “农民丰收的农产品卖出去了,而且卖了个好价钱,变成实实在在的效益,这才是真正的‘丰收’。”邱先登说。
  邱先登是骡坪镇义和村人,早年在深圳打工。2016年,他转行农村电商,开设微店“印象巫山”,老家义和村的洋芋成了他的首选商品。第一年试水结果并不理想,他只卖出了四五吨,乡亲们的洋芋依旧好多都烂掉扔了。第二年,他和当地5名农村电商从业者一起搞了个“爱心助农”活动,不赚钱帮助农民销洋芋。当年,巫山洋芋便在互联网上打出了名头,有了很多回头客。过去卖不出去的巫山洋芋突然变成了“网红”热销品,大家都争着种。到了今年,仅他的“印象巫山”,便销售巫山洋芋150吨左右。
  后来,邱先登又根据季节,销售巫山脆李、纽荷尔等当地特色水果。柑橘是巫山的特产,今年喜获丰收,可受疫情影响,柑橘销售出了问题。春节一过,当地便组织电商帮助农民卖柑橘。2月25日,邱先登来到柑橘滞销的巫峡镇梨早村,“树上还挂满了果子,果农见有车进村,眼里满是期盼。”邱先登咬咬牙,当时就以往年一样的价格下了100吨柑橘的订单———这个数目,几乎是他过去一个柑橘销售季的总量。
  这次销售柑橘的成功经历,让邱先登又多了一份作为农村电商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如何才能帮助农民销售更多农产品呢?邱先登告诉记者,对于农村电商来说,供应链环节是核心,只有做好源头的品质把控、专业的包装、快速的发货以及选择专业的物流,才能让农产品顺利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
  “我们投资200多万元,购买了专业的分拣设备、建物流仓库等,今年11月中旬,这个专业的巫山‘土货’供应链平台就可正式投用。”邱先登说,要完善产业链让那些优质的“土货”真正成为符合市场要求的商品,让农民朋友年年都收获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