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双晒总第2521期 >2020-08-03编印

和美山水 幸福抱龙
刊发日期:2020-08-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图片2
图片2

图片3
图片3

图片4
图片4

图片5
图片5

  秀美的青石村风光。
  紫鹅蜜柚。
  脆李熟了,孩子乐了。
  乡风文明。
  抱龙场镇一隅。
  滔滔长江东逝水,携纳百川归大海。在三峡腹地的巫山县,于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山水相依的风情小镇,犹如长江孕育的一颗珍珠,这就是抱龙镇。
  素有渝鄂“南大门”之称的抱龙镇,北临长江,集巫山十二峰之灵气,囊括神女、翠屏、飞凤等九峰之秀美。神秘秀丽的十二迷宫洞,孕育了古老的巴文化之根,三万年前的先人足迹播下了农耕文明的火种。
  穿越历史长河,抱龙镇纳绿水青山之灵气,孕产业发展之生气,成百姓安泰之福气。这里,正在蜕变成为一座幸福之镇。
  一棵柚子树乡愁结成幸福果抱龙镇紫鹅蜜柚园内,一树树,一丛丛的蜜柚,散发着幽香;那田间忙碌的果农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傍晚时分,荷锄归来的果农趁着夜色,伴着广场舞旋律翩翩起舞,和着柚子的香气,将生活点缀得诗情画意。
  紫鹅村蜜柚种植追溯起源已有200余年历史。相传,乾隆年间谭氏上川,一村民因为怀念故土,随身带来一棵柚子树,移栽在紫鹅坪冷家沟,从此谭氏家族便在紫鹅坪开枝散叶,不断繁衍生息,柚子也如谭氏人脉那般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一颗柚子树,曾经系满了乡愁。历经岁月蝶变,如今正在泛发出新的生机,发展成为抱龙镇脱贫支柱产业之一。
  沿着抱龙河畔的紫鹅村,择一条林下小径拾级而上,来到抱龙镇蜜柚产业示范园紫鹅蜜柚园。村主任黄传林站在蜜柚园的最高处,眺望着眼前长势良好的蜜柚,感慨地说:“这片蜜柚也经历过生死的考验,好在几年前转变了管理模式后才有了今天的结果啊。”
  紫鹅村规模发展蜜柚已有9年历史,前些年因为缺经验,没有规范的管理全靠老百姓自生自灭,眼看成型的果树不见收益,老百姓都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砍了柚子树当柴烧。一时间,老百姓看不见希望,镇村干部多方求解未果。
  “身陷困境改变思路便是活路”。蜜柚产业该何去何从?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转机。2018年10月,经过在镇村干部多次调研论证,决定改变发展思路,建立“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农户既可享受果树承包租金,还可就地务工增加收入。
  晨曦之下,贫困户姚本红正在果树间进行疏果管护。他说:“疏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果的产量和品质。”这些年,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已经成为了专业的技术员,通过果园务工每年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像他这样在果园务工的贫困户有30余人,务工收入可达10余万元。
  平均海拔400米的紫鹅蜜柚园,境内山泉水源丰富,日照时间充足,产出的蜜柚果大皮薄、瓤肉无籽、色白如玉、清甜微酸、味极永隽,可列为柚类之冠。2019年1月已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同年6月完成了商标注册。
  对于发展蜜柚产业,抱龙镇虽无沃野千里的地形优势,但是有峡江山水孕育的灵气,如何扬长避短搞产业抱龙镇有新招。
  抱龙镇依托紫鹅村蜜柚园的独特地域特征,培育精品果园315亩,逐步实现以点带面发展壮大,最终发展3000亩精品果园。目前,园区通过建成巫山蜜柚溯源监测系统,实现管理、营销智能一体化,最终实现从卖果子到卖树的转型。借助科技融入拓展产品价值空间,致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高品质水果产业,打造智慧精品果园,培育“巫山蜜柚”品牌,突破传统种植模式发展新型农业。
  蜜柚产业的发展只是抱龙镇在探寻脱贫致富支柱产业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抱龙镇按照“1+3+2”产业格局,结合立体气候地域特征,通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紫鹅蜜柚园”“埠头恋橙园”“贺家脆李园”“青峰核桃园”“青石乡村旅游”等5个产业示范片以及高山烤烟示范片,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带动14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棵红叶树美了山水富了民抱龙镇森林覆盖面积达75%,其中红叶面积两万多亩,借着近些年巫山红叶这张旅游名片逐渐走向世界的东风,抱龙镇青石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青石村,与长江巫峡北岸神女峰隔江相望,山下民俗浓郁的青石风情街,历史悠久的古盐道,让青石这座小村庄更显几许厚重。
  “登高眺巫峡,一峰见八景;深秋叶为媒,盼君掀盖头”。如果说高山碧水是几分刚柔相济的诗情,那么秋霜染尽,漫山红叶更是增添了青石村山水的妩媚与风韵。
  每逢满山红叶时,置身秀美如画的青石翠屏峰的山峰之巅,眺望远方,巫山十二峰中形态迥异的松峦峰、神女峰等八座山峰呈现在视野中。若从空中鸟瞰,长江巫峡南北两岸巍峨矗立的十二峰、漫山遍野的江山红叶、往来游弋的大小船只,与飞架南北的巫山长江大桥,一起守护着清幽秀美的壮丽巫峡,构成了一幅幅动、静相融的山水立体画卷。很多慕名远道而来的摄影爱好者,他们用相机中定格着这一幅幅绝美的青山绿水画面。
  红叶节期间,青石村建卡贫困户郑天芝夫妻成天忙活着招待客人。每天最高可接待100多人,一年收入可达4万多元。透过漫山红叶看着两口子满脸幸福的笑容,足以感受到这些年他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一种幸福都是来之不易的。青石村作为抱龙镇的移民村之一,最高海拔820米,最低海拔175米。山多耕地少,如何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实现安稳致富,这是抱龙镇一直在破解的答案。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位于神女峰脚下就地后靠的移民易光琼、易元秀最早端起了山水的饭碗,借助观赏巫峡十二峰和长江三峡秀丽风光的旅游资源开启了抱龙镇第一批农家乐。然而,因垂直海拔差距和隔江陆上交通局限,对于海拔较高一点的山上村民来说,这可是一种奢侈,他们只能背靠高山望江兴叹,不仅开不起农家乐,连自己平常生活用水都成问题,全靠吃“望天水”。
  青石村,自古是入川盐道必经之地。一段古盐道散发着岁月的幽光,让我们看见先辈们用勤劳和汗水改变命运的态度。如今的青石村人,仍然传承着勤劳的精神,一直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奋斗。脱贫攻坚期间,村里修水池7口,铺设供水管道35000米,完善饮水基础设施设备,青石村因为海拔落差较大,山上水源却成了一大难题。
  因为缺水,望着山上如画的风景年年云聚云散,花开叶谢,眼睁睁的看着来游玩的客人来了又走,留下的却很少,抱龙镇和青石村社干部在寻思,岂能让这里的村民守着金饭碗吃着乞丐饭。
  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寻得水源。“起心动念定乾坤,万民齐心共引水”。2019年4月,巫山县培石乡、抱龙镇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启动,这于青石村是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从临近湖北的水源地泉水村到青石村,32000多米饮水管道将经紫鹅、犀牛、黄池、贺家等8个村社。为了尽快让青石村的村民能喝上甘泉水,沿途八个村社的上万名村民主动出山让地,全力配合。现如今,青石村的村民终于告别了黄水汤,喝上了甘泉水。
  村内,一条条通往观景平台的青石板小路,路旁栅栏竹轩,标识路牌、便民服务点,设计温馨精美;翠屏峰前的摄影基地、露营基地廊榭勾连,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农家院落白墙灰瓦点缀在青山绿林之间,人来车往的场面让村民笑逐颜开。
  目前,抱龙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15家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创收180余万元。依托正在打造的抱龙港区位优势,全方位绽放青石村红叶精品区位优势,以青石为轴心,埠头、贺家、鸡冠村的红叶旅游环线正在成型,村民的日子正在富起来。
  正在觉醒的抱龙镇,应着神女的呼唤,风韵初现。
  一棵母亲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深入抱龙镇境内,你会发现三棵神奇的百年古木,一棵父亲树,一棵母亲树,一棵母子树。
  当你驻足于母亲树下,亲眼所见不得不叹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天地之灵气。这是一棵五百年樟木,整个树冠方圆数里,参差葱茏,树干遒劲粗壮,五六人合抱才能围拢,从根部一小洞深入树根,内部可同时容纳七八人,沿着树干上行一米左右一道裂缝可见天光。
  立于枝繁叶茂的树冠之下,抬头仰望着百年古树。飒飒间,夏风拂面,翠绿的清香迎面袭来,深绿色的叶子摇曳身姿继续在高处凝望着红尘阡陌,沧桑的年轮雕琢着岁月的痕迹,足以引起你对人生的再思考。百年古树历经岁月风云,诉说着勤劳与坚守,传承着孝悌和感恩,弘扬着包容与奉献,滋养着抱龙镇的人物风情。
  当地村民谭忠元讲,这棵树曾经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叶枯干茎,差点死去。后来随着世间太平逐渐再生枝叶,历经这些岁月的生长,现已再次长成了参天大树。树干上重生的树皮经常被远近的村民采取入药治病。从谭忠元的口语中,可以感觉到当地村民对这棵古木充满了敬畏。因为心存敬畏,自然匡正于内心自律于言行。这也成了抱龙镇人民建设文明乡风的内生动力。位于抱龙镇最南部的洛阳村,便是文明乡风建设的浓缩。
  洛阳村外,一条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村内四面环山,形如盆地。风水光气秀慧,四处茂林修竹,青山绿树,村舍阡陌,互成点缀,邻里乡亲喜笑盈盈。眼前光景,恍若进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安宁静谧的洛阳村,有点让人喜出望外。
  曾经,被贫困桎梏的洛阳人,一辈辈在挣脱贫困的路上挣扎。如今的洛阳人,为了追求更幸福的美好生活,迎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春风,个个精神抖擞。年轻人在外奋力拼搏挣钱养家,老幼妇女在家建设美好家园,各做各的一份事,各尽各的一份职责。
  “十佳好婆媳”范俊梅是个外地媳妇,跟随老公嫁到洛阳村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间,婆媳俩心心相惜,亲如母女,家庭生活十分和谐美满。范俊梅和婆婆被村里评为“十佳好婆媳”,在当地被当作美谈和榜样。
  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洛阳村的村民里实行村规民约,进行村民自治,通过开展“十佳好婆媳”“十佳好媳妇”“文明庭院”“洛阳好人”“致富能手”等系列活动,让整个村子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而幸福。
  历经岁月涤荡,抱龙镇人民懂担当与奉献之重,知包容与孝悌之礼,有勤劳与奋斗之气。抱龙镇的乡风文明就如百年古木一样,扎根深厚的土壤,传承于淳朴的心灵,形成于举手投足之间。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洛阳实践”作为乡风文明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夕阳下,回望洛阳村,一片片文化墙与高高悬挂的红色灯笼相应成趣,院前花开燕飞,村民闻声起舞,更添这个风情小镇几许幸福的温度。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和美山水。依山傍水的抱龙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承载着三万人民的幸福之梦,如盘卧深山的蛟龙,正在蓄势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