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家家通公路。
本报记者龚傲为决胜全面小康,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巫峡镇以脱贫攻坚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将脱贫攻坚作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重大机遇,全力改变城郊农村“灯下黑”面貌。
基础设施有保障日前,记者再次走进春泉村,发现这里变了: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村社道路直通家门口,一间间漂亮整洁的水泥板房屋十分耀眼,生态柏木搭建的乡间廊道,正在成型的“云雨栖”民俗乡村旅游村落……春泉村一改昔日萧条景象,颜值大增。
春泉村4社邓厚秀老人以前住在半山腰的两间茅草房。现在,她住进了宽敞的新房,而且水、电、路都方便。
“过去这里水都没有吃的,路也不通,喂的猪都卖不出去。”邓厚秀说,现在村里的四通八达,用水也很方便。春泉村的蜕变,只是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以来,巫峡镇新修、整修、硬化农村道路332公里,通村通畅率100%,通组通达率100%;新修人饮水池149口26230立方米,铺设管网600公里,实施7个村集中供水,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63户,实施C级危房改造520户,D级危房改造845户,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新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点234处,实施改厨改厕改院坝634户,卫生公厕2处,修建人行便道152公里,农村环境更加宜居。
产业发展助增收巫峡镇地处城郊,是城区的“菜篮子”,常年种植蔬菜近万亩,承担了县城蔬菜十分之一的保障供应。
“你看我家的黄瓜,长得好哦,每天早上摘下来时都沾露水的,很新鲜,便宜了都舍不得卖……”在柳树村11社菜农谭松明家大棚里,只见一行行黄瓜藤上挂满了顶花带刺的黄瓜。
谭松明家的黄瓜长得特别好,妻子负责采摘,他就忙着搬出地里,采收的喜悦让夫妻俩忘记了劳累。“快摘哦,摘好了,有人来村里收。”谭松明高兴地说,他家一年要栽种黄瓜、辣椒、白菜等品种15亩,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在另一旁的折耳根基地,村民向天金躬着身子,查看折耳根的长势情况,“我每年都要栽3亩地的折耳根,年收入9万元左右。”
据了解,该社原有的活水地全部栽植了折耳根。“栽植折耳根收入不错”,向天金说,“亩产值一般都在两三万元左右,行情好时,可达四五万元。”
近年来,巫峡镇大力发展“1+3+2”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按照全镇“三个一万亩”的产业总体发展思路,以脆李、柑橘、保供蔬菜为重点,打造“沿江沿河沿高速”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核桃、山羊、生猪和传统作物,产业覆盖贫困户达95%以上。在深度贫困村春泉村试点股权化改革模式的民宿乡村旅游,打造“三峡院子·云雨栖”原乡民宿。积极拓展集体经济渠道,在5个贫困村建设300kw光伏电站,在12个村通过入股分红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确保群众近期、远期有收益、有保障。
民生服务暖人心“医生,这段时间我这个腰有点痛,请医生帮我看哈。”“坐下来,我给你把下脉。……”正在询问医生的是巫峡镇红庙村的村民章书仁,他常年患有腰椎疾病,以前每当疼痛难忍时,都得前往县城医院进行针灸理疗。自从镇中心卫生院建设精品中医馆以后,他再也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可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除了乡镇卫生院,巫峡镇的村卫生室近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庙村卫生室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卫生室新建于2019年,配备有检查床、高压消毒锅、简易呼吸器等基本医疗设备24台,西药105余种、中草药506余种。现已开通医保联网结算,完全能满足当地群众医疗需求。
“我们常用药品都是备齐了的,基本上能满足村民的医疗需求。现在村民的一点小毛病,在卫生室就能解决。”村卫生室医生姜春告诉记者。
近年来,巫峡镇新建和提档升级1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7个、村级文体广场19个,还有3个村的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标准化卫生室、村级文体广场已启动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医疗救助1569人次,因病致贫群众应治全治。
“脱贫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巫峡镇党委书记水韦梁表示,巫峡镇将结合全镇实际,以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