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向君玲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近年来,烟台市深入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精神,与巫山深化劳务协作的合作,充分利用双方资源禀赋,力促巫山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造血扶贫”助贫困户就近就业烟台市与巫山县在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过程中,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巫山,自然资源丰富。烟台市利用两地资源优势,引导龙头企业到巫山立项建厂,开发就业岗位,把岗位送到家门口,吸纳巫山籍劳动力,尤其是当地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和转移就业。
2018年7月,烟台三嘉控股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巫峡粉丝厂在巫山签约立项,两地人社部门第一时间与公司管理人员积极对接,了解用工需求,通过大昌、骡坪、两坪等乡镇社保所发动宣传,帮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动员储备和员工招录工作,组织328名巫山当地劳动力到企业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1人。
2018年以来,巫峡粉丝厂累计帮助巫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就近转移577人,大量贫困劳动力在就业扶贫中受益。
在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双龙镇乌龙村,由烟台市援助的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加工一批滑雪服。负责人唐景明就是这个村的贫困户,2018年,他的服装厂挂牌为鲁渝协作就业扶贫示范车间。
如今,唐景明利用援助资金,装修了新厂房,车间面积从原来的100多平米扩大到现在800平方米,吸纳周围村民46人,其中贫困户近30人。
在巫山,由烟台出资援建的集就地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服务于一体的扶贫车间已有7个,助贫困户500余人就业。据悉,扶贫车间生产的产品广泛销往国内外,涵盖服装、鞋袜、手套、腊肉等。
技能培训促贫困劳动力就业骡坪镇茶园村“金姐农家乐”女主人金家凤,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开办农家乐初期,因缺乏经验、服务意识不足、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生意一直不景气。
2017年9月,烟台职业培训学校入户宣传职业技能培训,就地为村民们免费提供乡村旅游培训。经过为期10天的培训,金家凤学会了如何经营管理、待客接物、菜品摆盘。
现在,农家乐生意火爆,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由困难户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增强贫困人员的“自救能力”,近年来,烟台市积极谋划推进“建一所分院、搭三个平台”系列工作,即,在巫山建立烟台创业大学巫山分院,拓宽创业培训渠道;搭建家庭服务业合作平台,组织烟台联民集团与巫山县朵兰家政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做强“烟台大姐”和“巫山红叶姐”品牌;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合作平台,促成烟台德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巫山县开扩人力资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搭建技术院校合作平台,组织烟台工贸技师学院与巫山县职教中心签署了职业技能培训框架协议。
烟台市还整合各类资源,对贫困人员提供了多形式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结合当地培训意愿,有针对性开设了中式烹饪师、乡村旅游、蔬菜种植等多个具有烟台特色并受当地欢迎的专业培训班,720名贫困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62名贫困人员自主创业,通过从事农家乐、旅游、果蔬种植等行业增加了收入。
221名贫困人口到山东定向就业大学生王茂林,今年23岁,是巫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6月毕业后,工作一直没着落。原打算今年春节后外出求职,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挡住了去路。
烟台市和巫山县人社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联手行动,一次跨区域的千里就业路就此展开。今年2月,烟台市人社局根据他的个人技能、就业方向和薪酬待遇要求,为其量身定制了精准的就业方案,最终确定了烟台东方电子有限公司。如今,每月除了4000多元的基本工资外,还有奖金、补贴以及免费的食宿,王茂林干的很用心,也很舒心。
51岁的刘堂明,是双龙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妻子早逝,一面照顾三个孩子,一面努力挣钱。因没有文化,外出务工频频遭拒。烟台市人社部门了解到刘堂明的情况后,介绍他到一家建筑工地务工。今年春节刚过,20多名乡亲跟着刘堂明到山东务工。“不仅让我们吃上了手艺饭,更让我们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刘堂明激动地说。
今年疫情以来,为缓解巫山劳动力就业压力,两地政府采取“点对点”“家到厂”方式组织包机、包车14批次,转移巫山籍劳动力赴烟台就业356人,其中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127人。
近年来,为全力推进烟台和巫山就业扶贫协作,两地政府建立了烟台—巫山区域性劳务输入输出合作机制,援建了烟台市—巫山县就业协作服务平台,及时输送供需信息,开展远程招聘。每年制定《烟台市与巫山县就业扶贫协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定向培训、岗位供给、转移就业等工作。目前,累计转移巫山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1人到山东省就业,就地就近转移577人,帮助贫困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助力巫山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