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靓丽的小区环境。
本报记者卢先庆刘朝明文/图
一排排漂亮的安置房整齐的排列,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住户门前村民团团围坐或打扑克或摆龙门阵……走进官渡镇三堰村的集中安置点,一幅崭新的新农村画面映入眼帘。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城里人一点儿也不得差。”一提起现在的日子,现年60多岁王大平脸上满是幸福地笑容。
与王大平一样,搬迁到安置点的500余位村民在此快乐地享受着“城里人”生活。
一个小小的安置点为何给搬迁户城市一样的感觉?
原来,当地党委政府不仅注重安置点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更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在全力提升安置点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还不断提高居民各方面素质,切实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现实很无奈搬迁才有出路“上面的房子硬是坐不住了。”搬迁户魏耀宝介绍,他的老家同在三堰村6社。因为老家位置偏远,不通公路,犹如一个死角,是村内有名的窎远户。
出行全靠步行,运东西只有肩挑背磨。修建了30多年老房子已破乱不堪。一到雨天,就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随时有垮塌的危险,住在里面提心吊胆。魏耀宝一家饱受煎熬。
三堰村虽然不是大山大沟,但村内基础条件较差,地质较脆弱,地灾滑坡点较多。像魏耀宝这样交通不便,加上地灾等原因,部分村民原地建房的愿望难以实现。
既然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那么只有易地搬迁,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最好的出路。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