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寻味大溪。
大溪文化长廊。
脆李丰收
大溪粉条加工制作过程
官田蔬菜基地。
大溪乡,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口,地处巫山县西大门,东临曲尺乡、南连庙宇镇,西、北与奉节县接壤。
近年来,大溪乡立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借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东风,锁定建设“滨江特色小镇、花果魅力之乡、休闲康养之地”总目标,构建“生态立乡、农业兴乡、旅游强乡”发展措施,坚持“农—文—旅”有机融合发展,已初显成效,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化之根探秘遗址千年风韵知道大溪,缘起一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课本教材;了解大溪,是因为一次大溪文化的观瞻与洗礼;爱上大溪,是一次江畔探访的寻味之旅。
千百年来,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让巫山声名远扬。殊不知,巫山还有一个历史文化厚重之地,那就是被称为“东方伊甸园”的大溪文化遗址。
不过,即便是知道大溪文化遗址的人,更多的也只是知道它的考古价值。只有在大溪寻访时,才能意外地发现,这里也曾充满诗情和画意。
大溪文化遗址位于大溪乡,在瞿塘峡东口,大溪原是一条河流,古时候又名黛溪,考古证明,这里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远古的大溪,百谷自生,气候温暖,植物茂盛,和人类文明记载中的“东方伊甸园”的地理环境描述极为相似,这里很可能就是“东方伊甸园”所在地。
说大溪,不得不说到丁敬民。当年,随着三峡库区蓄水日益临近,原大溪文化站站长丁敬民为抢救保护大溪文化文物,做出了大量工作。在他眼里,那些三间店民居、九间店民居,那些青石板街道、古桥、古碑,甚至山上的贞节坊、骡马古道,都是圣物,说起来眼里发亮。
丁敬民说,保护大溪文化遗址,就是为了让后来者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在他的意识中,要让人们不忘记某件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承载这个事物的一个具体的实物载体摆在那里。为此,他自己垫钱,在淹没前抢救出了“皇明康茂才进兵处”石碑,并与当地有识之士刘吉第等,多方奔走,积极为大溪文化的文物保护呼吁。
在大溪,还有一批为大溪文化传承鼓与呼的人。作为大溪乡的老干部冉启春,凭着对大溪文化的热爱,他自告奋勇当起了导游。每当有人到大溪游玩或检查调研,他都要带着去看保留的部分遗迹,讲述大溪的历史和文化。“巫山境内的大溪文化遗址如今已被长江淹没。”大溪乡党委书记金明说,从1958年至2003年,国家考古多次发掘面积共计上万平方米,清理出400余座墓葬和上千个器物坑、鱼骨坑等,其中不少文物已在三峡博物馆和巫山博物馆陈列。
山水之灵孕育黛溪生态经济迎着蒙蒙细雨,就着碧绿的长江水,伴着悠扬雄浑的三峡民歌号子,人们在滨江路的烤鱼店里品尝着巫山烤鱼。
巫山烤鱼,来自6000多年前的大溪文化时期,成熟于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代人临江而居,渔鱼为生。在江畔取青石烤鱼,随手捋下植物茎叶为佐料,发明的烤鱼流传至今。
“大溪粉条”是大溪的特有名片,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已形成以农户家庭式作坊为主体的粉条生产格局,粉条产品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商标,加工工艺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年生产粉条100余吨,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今年40多岁的冉兴军,加工制作大溪粉条已有20多年。他告诉记者,14岁时,他就在当地老作坊里当学徒,学习粉条的制作技术。20岁时就开起了小作坊。
大溪粉条为什么出名?冉兴军说,他们采用的是当地红薯做原料,经过磨、滤、晒、煮、揉、下粉等数十道程序手工制作,才能形成色泽光洁、口感劲道、回锅不烂的特点。现在,他一年要加工30万斤红薯,生产粉条5万多斤,收入70多万元。
在大溪,像他一样从事粉条加工制作的还有数十家。此外,大溪还有樱桃、脆李、葡萄、草莓、蔬菜等特色产品。
该乡乡长李养兵介绍,近年来,大溪乡以“绿色生态、休闲观光、手工生产,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为发展定位,以万亩蔬菜、万亩柑橘、万亩脆李、万只畜禽等“四万产业”为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突破。
目前,全乡已建成大溪“莓园”、军营“橘园”、官田“菜园”、江南“李园”的农旅融合“四园”;构成“大溪村—小水果、养殖,开峡村—脆李、柑橘,官田村—无公害蔬菜、樱桃等小水果,平台村—脆李、柑橘、车厘子,军营村—柑橘,平槽村—养殖、蔬菜、乡村旅游”的产业格局,真正实现村村有主打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脆李、柑橘种植面积均达万亩以上,草莓、樱桃、葡萄等精品小水果种植面积8000余亩;借助“无公害蔬菜产地”的带动辐射,种植蔬菜1.2万亩。
花果之香撑起乡村宜居“桃源”行走在大溪村田间地头,整个空气里弥漫着草莓的香味。适逢草莓收获时节,沙落坪250亩草莓园每天都会迎来观光采摘的游客。随手采下一颗草莓,放进嘴里,清甜馨香的味道至彻心扉。在这里,就在庭院与乡野之间,绿色景致、花木扶疏、温馨家园,总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拨动你的心弦。
大溪村冉老三农家乐主人冉应成,是该村第一批办农家乐的人,他亲眼见证了大溪村的变化。
“以前,全村只有一条从大溪到庙宇的过村道路,全村村组之间基本靠走,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机耕道都没有。全村的房屋大部分也是土坯房,种植的是传统农作物……”土生土长的冉应成于2012年起开始种植樱桃、草莓等小水果,成熟后就近销售。
后来,村支两委看到小水果发展的前景,就引导村民大规模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到2019年,全村已形成樱桃800亩、脆李2500亩、草莓250亩、葡萄300亩的小水果基地。
早春时节,大溪樱花、李花、桃花、油菜花,次第开放,粉妆玉砌,将山村装扮成了一片多姿多彩的世界。暮春四月,大溪樱桃逐渐成熟。五月,莓园吐露芬芳;七月,脆李缀满枝头;九月,葡萄甜蜜弯腰;十二月,恋橙红遍山岗。一年四季,山坡上、田垄间,硕果累累,生机盎然,挑动着无数人的味蕾和目光。
小水果不仅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其花期也带来了发展的契机。2016年,冉应成等10多户村民率先办起农家乐,做起了“花生意”。当时,赏花旺季,他们一天可接待游客1000多人。
吕家贵是建卡贫困户,这些年,随着大溪乡搞起了乡村旅游,他也赶上了好时机开起了农家乐,他去年就樱桃花盛开的旺季几天时间就挣了3万多元。在大溪,像吕家贵这样的贫困户农家乐就在大溪村就有7户,他家每年也可挣上几万元的收入。
村支书冉应树说,目前,大溪村基本成为了一个产业立体村庄,全村可“春赏樱花、夏采脆李草莓、秋撷葡萄、冬摘柑橘”,有86户农家乐,全年可接待游客3万人次。
大溪村,仅是大溪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旅深度融合的一个例子。在大溪,还有平台村、开峡村、官田村、平槽村等。
金明表示,下一步,大溪乡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生态立乡、农业富乡、旅游强乡”的基本步调,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围绕“滨江特色小镇、花果魅力之乡、休闲康养之地”总目标,主动作为、加压奋进、砥砺前行,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打造一个江畔有乡韵、大溪寻真味的美丽之地。
(本版文稿由记者卢先庆采写,图片由大溪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