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报纸封面总第2509期 >2020-07-06编印

愚公精神的当代传奇
———巫山下庄人在绝壁上凿出脱贫路
刊发日期:2020-07-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下庄村新貌。记者卢先庆摄
  早就听说重庆市巫山县有一个靠修路脱贫的山村,我出生在太行山上,多次采访河南红旗渠,2008年汶川地震时还曾六进汶川,走过太多的高山峡谷沟沟坎坎,对这次的采访信心满满。然而,5月24日,当我真正来到重庆巫山县下庄村时,着实还是吓了一跳。
  下庄村位于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可谓与世隔绝。百余年来,靠着土肥水美的地质条件,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巴山蜀水造就了下庄,也困住了下庄。“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下庄村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打油诗,2000年以前,村里150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160多人没见过公路,360多人没见过电视,更别说高楼和汽车……闭塞的交通束缚了人们挣脱贫困和封闭的双手,阻挡着全村通向文明和富裕的脚步。“要想富,先修路。”不甘“坐井观天”的下庄人产生了在悬崖上凿出一条路的念头。于是,从1997年起,7年时间,108人,前后6人牺牲,硬是开辟出8公里的羊肠小道。这条细细长长的小道,是下庄人的生存之路,百年闭塞的村子从此见到了“光”,打那天起,下庄修路致富的步子再也没停下来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945年毛泽东写《愚公移山》,写的是一份深切的期盼,如今一群人用行动将期盼化为现实,续写了愚公精神的当代传奇。
  下庄之梦:一个走出大山、惠及子孙的梦想人类不能没有梦想,就像不能没有太阳。一旦胸怀梦想,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太阳。而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个有梦想的民族。下庄人,用血汗之躯向大山宣战,只为圆一个世代的梦想。
  20世纪90年代,大山里的老百姓脱贫,往往“靠着山脚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而在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有一群人,他们怀揣走出大山、造福后代的梦想,开始用双手双脚在海拔11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他们是下庄人,也是当代愚公。翻越两座山头,沿着悬崖边上的山路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下庄村。初至此,俨然到了一口“天井”之中,四周高山绝壁合围。村主任毛相林告诉记者,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而“井底”直径1.3公里,井口直径不到10公里。过去,全村4个社、96户人家、397人就住在“井底”。而连接外界的唯一一条“路”,是近70度山体上的三个大台阶和108道“之字拐”。村民们去巫山县城,要经由逼仄的古道翻越悬崖,一来一回至少4天。
  凶险的地形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禁锢在了山底。下庄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山沟沟里,仿佛被世界遗忘,被时代遗弃了,贫穷在心底焦灼。“山里的水果成熟了却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大量的药材无法销售出去,只能烧了火;成群的猪羊赶不出山,生了急病的村民抬到半路就咽了气;山外的姑娘打死也不往山里嫁,男人们只能打光棍……”毛相林说,许多人从生到死都没能走出大山一步。
  外面的世界明明那么近,只隔着这一座山,外面的世界却又那么远,只有耳闻,从未目见。下庄人做梦都想看看山外的天空。
  1997年,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在县里干部班培训时,看到了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唱、幢幢洋楼起、路上汽车忙的景象,被深深地刺激了。难道下庄村注定要与世隔绝吗?难道下庄人要一辈子困在这“井底”穷下去吗?培训回来,毛相林坐在“井口”之上,望着远处的苍穹,不停地问自己。
  这个被称为“毛矮子”的小个子男人,回想起当年入党时的誓言:我誓死忠于党忠于人民!“我用什么为人民办事?忠于党又能为党做些什么?”来自内心深处的发问,让毛相林起了一个念头———修路。
  “我毛矮子虽然个头小,却不是无能之辈,我要修路,再难也要修,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来!”中气十足的呐喊在山间回响,激荡起向贫穷和闭塞宣战的决心和勇气。
  下庄村不是没有修过路,却一直都没能修成。毛相林的想法在村民中引发了不少质疑和反对,他便和驻村干部方四才一遍遍跟村民磨嘴皮算细账,“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如能前进一丈,绝不后退一尺。我们修不完还有儿子,儿子修不完还有孙子,总有能修完的一天。”
  村民们渐渐动了心。“修吧!”“我同意修!”“我也支持修!”……乡亲们纷纷高举手臂,一场征服自然挖掉穷根的战役,就在这些青筋暴突的庄稼汉手中,打响了。
  这是愚公移山般的坚定与决绝。愚公感动“操蛇之神”和“天帝”而得助,而下庄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身体,扑向大山,攀上万丈悬崖,向天要路。
  下庄之气:一派坚韧不屈、无所畏惧的气概传说中的愚公率子孙移山,至死不悔;下庄人为修路而战,生生不息。世界上从未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五千年,无论浸泡在怎样的苦难当中,始终不怨天尤人。这,就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无惧无畏的气概。
  1997年12月,鱼儿溪畔的龙水井处,白雪皑皑,阴冷的风在山间呼啸。“路我们自己修,就算蚂蚁啃骨头,也要在悬崖边上啃出一条路来!”随着毛相林的一声令下,下庄人炸响了第一个开山炮。
  在绝壁上开出一条天路,远比想象得更加艰难。没有工具,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法:“土专家”放红绳,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地形;村民腰系长绳,悬在空中钻炮眼,炸出个“立足之地”;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具开凿希望;白天劳作,晚上便宿在山洞里,以天地为席,与蛇鼠为伴……
  某天夜里,一声尖叫划破宁静,原来一条蛇钻进了被子,两名修路的妇女被惊醒,她们下意识抓起蛇往外扔。幽暗的月光下,蛇坠下峡谷,可她们再也睡不着了,互相依偎坐到天明,无声的泪珠一颗颗滑过脸庞。
  路,在悬崖上艰难地推进。即使尽可能做好了防护措施,意外还是发生了。
  1999年的一天,黄会元像往常一样,用凿岩机开凿石头。或许是岩石太坚硬,刚钻了半米,机器就罢工了。他正准备过去看看情况,一块巨石从头上砸下来,来不及呼喊便被推进了万丈深渊。那一年,黄会元刚满36岁。
  正在山上修路的袁孝恩等人,目睹了黄会元坠崖的全过程。他们怔了半晌后,齐刷刷地脱掉上衣,手持平常点炮用的香,朝着黄会元坠落的方向,一齐跪下,既是祈祷黄会元一路走好,也是祈求上苍保佑下庄人能够平安地修通公路。香烟袅袅,乌鸦哀啼,六个宛若雕塑的汉子,跪在崖边一动不动,坚毅的脸上满是悲恸。
  黄会元出事的那天,恰逢巫山县领导进村看望修路的村民。刚走到村口,就听说出事了。他们赶到事发现场,站在悬崖边,手拉着手向下望,只见下面深谷乱石中有一点黄色,那是黄会元的安全帽。
  意外并不是第一次发生。50多天前,26岁的沈庆富也在施工过程中不幸遇难。袁孝恩看到县里来干部,生怕不同意他们继续修路。“这条路才修了不到一半,这是死的第二个兄弟了,我们对不起他们,但是下庄村要想摆脱贫穷,这条路必须修啊。”说着,袁孝恩扑通一声跪在了时任县委书记王定顺跟前。王定顺一把将袁孝恩拉起来:“你们为子孙后代修路造福,下跪的应该是我们啊!”
  路,还要不要继续修?如果继续,还会不会有人牺牲?接连两次的意外,让曾无比坚定要带大家修路脱贫致富的毛相林,第一次有了动摇。“大家今天表个态,这路修还是不修?”在黄会元的灵堂前,毛相林内疚地问。
  “修!”人群里第一个回答的,正是黄会元72岁的老父亲黄益坤。“儿子死了,我很心痛,但他死得光荣,他去了,还有孙子,只要下定决心,子子孙孙一条心,总有一天会摆脱贫困!”老人的话掷地有声,撼动着每一个下庄人的心。“修!”“必须修!”“我也支持修!”……黄会元的灵堂前响起了一阵阵斩钉截铁的回答。
  这样血淋淋的牺牲并没有在沈庆富、黄会元这里终止,陆续又有4人倒在修路的过程中。而灵堂前那一声声此起彼伏的“修”,早已成约定。
  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为一个国家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下庄人修路,无异于上青天。尽管死伤众多,他们仍不放弃。为何?正是一种坚韧无畏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路,能不能修得好?没有人知道;这一搏是不是最后一搏?没有人能回答。可毛相林说,下庄人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就能成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
  这就是下庄人的气概,他们置生死于度外,历尽艰难险阻,忍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痛苦———明知力不能支而殊死搏击,直到最后一息。
  下庄之魂:一种家国至上、故土难离的情怀8公里108人6条命,这不是一串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用7年时间积累起来的一份穷家难舍、故土难离的情感积淀,一份生计更新、未来重置的命运嬗变,一份几代人接棒守护、传承不息的家国情怀!
  那么苦,难道没想过彻底搬走?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