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综合总第2493期 >2020-05-27编印

天坑找水记
刊发日期:2020-05-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接第一版)“下去看看。”“不行,里面太危险……”“早一天找到水源,村民们就早一天吃上放心水。下去!”
  “要下去,我先下去……”在向运亚的坚持下,向拥军自告奋勇,“我身体好,我去打前站。”
  张代芳从家拿来一根绳子,司机小马又从车上找到一根绷带。他们将绳子绑在两人的腰上,一前一后放下天坑。天
  坑呈坛子形状。洞口刚够一个人的身体进入,下去10多米后,就有一个100平米左右的大溶洞,里面铺满厚厚的淤泥。凭借手电筒微弱的光亮,他们在洞边上发现了一股清澈的水源。“有水。”“有水!”喜悦的声音传出洞口,上面的人急忙将两人拉出来。当看见一身青苔和泥巴的二人,他们想起了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于是纷纷“戏称”二人是“孙悟空”。
  吃水:一段梗喉的历史建平乡位于长江巫峡南岸,瓜瓢村就坐落在山峰的顶上,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茂密的森林也难以留住地下水。
  脚下是滚滚长江水,山上的村民们却常年因吃水而犯愁。每到季节性干旱,当地政府虽然组织车辆为村民送水,但解决他们的长久吃水问题,一直是放不下的心病。
  在瓜飘村7社,一口200立方的山坪塘,靠蓄存雨水,解决了周边200多村民的吃水问题。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村里的人曾四处寻找水源。后来,有人发现这个天坑里有水。于是,每逢大旱,地上滴水全无时,村民们就放麻绳下去取水,一天能取20担左右。偶尔有人想把这股水引出来,但天坑隐藏在山中,难以挖开,只好放下念头。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加上有政府送水,村民们吃水的困难逐渐缓解,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个天坑。
  由于缺水,慢慢地,周边的村民有的搬迁了,有的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村民依靠一口池塘,发展种植着烤烟、脆李、核桃、梨子等产业。
  水池:村民涌出的希望向运亚一行久久按捺不住找到水源的激动。他稍微查看了一下地形,当即掏出电话,叫来一辆挖掘机。同时,还向县水利局报告了这一好消息。“只要你们把水挖出来,我们就立即规划一口水池,铺设引水管道。”县水利局承诺。
  一个月过去。记者来到现场时,挖出的溶洞露出狭长的洞口。走进去,一口小水坑蓄满了水,用手捧起尝尝:清冽刺骨,又略带甘甜。洞外,一口200立方的蓄水池已初具雏形。
  “今年6月,蓄水池建好后,能解决周边瓜瓢村、红石村近1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向运亚说。
  找到水源,就有希望了……村民吴大美的家离新修的水池不足100米。“以前,我在青海做水电工,每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吴大美一家4口人,主要靠劳务收入作为经济来源。今年受疫情影响,还没有出门务工。
  看到有了活水,他的心思活了起来。4月16日,他开始修建新房,“周围我种植有10多亩果树,还有蔬菜。房子建好后,就准备开一个农家乐,让城里的人来避暑纳凉,采摘水果。”
  记者悄悄观察了一下:他新建的二层小楼房,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阴,近处一畦良田、一泓水池,田间的脆李、黄金梨长势更是喜人,一派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