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专刊总第2484期 >2020-04-27编印

福水福山多彩田园
刊发日期:2020-04-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图片2
图片2

图片3
图片3

图片4
图片4

图片5
图片5

图片6
图片6

  福水福山的福田。
  福田茶叶产业。
  福田脆李产业。
  福田柑橘产业。
  福田水口空心面。
  绿色福田。
  一碗“空心面”: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幸福味道曾经,每一天镇上的居民在期许中醒来,在品尝一碗热气腾腾的水口空心面后,开始一天的忙碌。
  水口空心面产自福田镇水口村,曾是清朝上贡珍品,因其采用独特工艺将面条做成中空如发、汤汁咸鲜浓厚、回锅不烂而得名,迄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面条使用长江三峡沿线出产的小麦,且依据时令季节的不同,添加鸡蛋清、香油等调料比例也不同,沿用传统做面工艺和工序制作,面条煮熟后口感柔韧且筋道,麦香味浓。
  今年55岁的张伦双,摸索这门手艺已30来年,可以说一辈子靠这碗面为生。他说,每当看见来家里提面的人脸上乐呵呵的,他就感到格外满足。所以,即便农村生活很单一,周而复始,他也不感到厌倦。
  他一边制作一边介绍:水口空心面的做工非常复杂,有合面、盘案、上筷、上厢、上架等十余道工序,且每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不能出现丝毫马虎。否则,做出的空心面既不能拉成银丝,也缺乏嚼劲。
  根据当地人传统习惯,这种面最适宜刚开始加辅食的宝宝、坐月子的产妇及老年人食用。张伦双的面大多是作为巫山人的伴手礼带出去,供不应求。每年开春后,就是他最忙的时候,一是春节返乡客人的需要,二是水口空心面春夏时期做出来的口感最好。由于,全村上下目前就他一人能制作这口面,即便张伦双使出全身力气,每天也仅能制作10来公斤。
  2019年,水口空心挂面成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第五代传人张伦双也被评为县级非遗传承人称号。张伦双希望将这门家传手艺发扬光大,让更多地方的人能品尝到这一“百年工艺”美食。
  两泓“甘甜水”:从田野走向世界的奋斗基因水,是美丽所在,更是生命之源。1967年10月5日,福田动工兴建燎原水库。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回忆道:当时,原福田区有10000多人参加建设。人们不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在崇山峻岭中战斗。通过7个春秋的艰苦奋斗,1974年燎原水库完工,成为当时全县水利建设的一个奇迹。他们战天斗地的故事一代一代被老人们讲述,传承至今,已经积淀成了福田人的一种战天斗地、勤劳奋进的精神,成为福田人敢闯世界的奋斗基因。
  燎原水库建成投用后,镇党委、政府以燎原水库为水源,铺设管道输水至椿树村,并在此设一座标准化水厂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再向所覆盖的村、场镇进行供水,惠及了周边3万多人。
  当一条条管道将“甘甜水”引进千家万户,一涓涓“琼浆”润泽了福田人,村民们的生活从此更加美好。
  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在白龙村还有一泓“甘甜”的山泉水。
  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都会自发前往深山之中取用这一眼神奇的泉水。据今年87岁的村民翟孝友讲,常饮此泉水,可体质健强,肤色红润,长寿延年,他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说,现在白龙村6组200余人,像他这样80岁以上老人有十五个,其中四个90多岁,还有一个已过百岁。
  蓝天白云下,一栋现代化的厂房矗立在白龙村中,标准化流水线上正在有序生产。据公司法人代表邓广福介绍,“巴山一滴”天然弱碱性山泉水,取自巴山绿色带“白龙山”生态活泉,富含锌、硒、锶、锂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拥有世界稀有纯天然小分子团水、天然弱碱性、零下12°不结冰等特点。
  在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同时,公司还改善了水源地附近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上百万元修路、修堰等。“以前公路不通,交通纯粹靠走,现在路修通了,出行方便多了。”在厂里上班的彭成俊说。
  三棵“摇钱树”:从地下走向地上的华丽转型福田镇党委、政府在实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乃至双赢的道路上,抢抓发展,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柑橘、脆李、茶叶的“三棵”摇钱树,谱写了福田产业发展的春天。
  福田是巫山的茶乡,这里有600多年老鹰茶古树,其制茶的历史可追溯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
  双凤村,位于福田镇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2009年前,全村有400多户贫困户,村民人均年收入仅3200元左右。不过,村里零星种植的茶树生产的茶叶,品质特别好,因而远近闻名。
  当年,时任村支书的翁泽琪看准了茶叶产业的潜力,发动村民种植茶树。在他的带动下,该村茶叶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100余亩,发展到2009年的1000多亩,到2010年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到2015年投入500多万元引进了茶叶清洁化生产线,再到如今3000多亩,茶叶产值超过1000万元。双凤村,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跨越。“我们全家脱贫,全靠茶叶收入。”一行行茶树,将村民夏忠友、王伦英夫妻俩一起一伏掩映在枝叶当中。他们一边采摘新茶,一边聊着。以前,他们家的主要收入全靠外出务工。后来看到村民种茶收入好,就种植了3亩茶叶。到2017年,茶田进入盛产期,一年可卖鲜叶近2万元。2018年,他们一家就摘掉了“贫困帽”。
  今天的福田,已发展为绿茶、红茶、白茶、老鹰茶四大基本茶类,进入盛产期后,鲜叶年产量将达到300吨。
  一个周末的上午,肖裕兰站在雨后的松柏村新花坪,仰望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羊耳山和旖旎的五龙山,尽显清新翠绿与巍峨峻秀。
  她说,当初,她们整整干了86天才清理出第一片800亩的果园。特别是丈夫的右脚趾被割草机划开,她的膝盖也被严重扭伤,俩口子先后入院,还未痊愈就拄拐继续建园。这股精气神感染了群众,让他们看到了创业的决心和脱贫的希望。于是,村民们自愿将土地流转或入股,参与分红。
  同时,果园成立了一支20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松兰管护队,从放线、打窝、栽苗、施肥、病虫害防控、修枝整形等进行全程统管和技术服务。各级政府和部门为果园也配备了水、路等灌溉配套设施。
  “现在我们越干越有信心,又将凌云村和凉水村的1400亩柑橘果园进行了承包,成了全县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标杆。目前,果园已逐步进入了丰产期,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的期盼。”
  目前,在肖裕兰的带领下,松柏村现已发展柑橘2050亩、脆李2350亩。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村56户贫困户239人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全村382户农户或分红、或收租、或务工。如今,松柏果园已进入丰产期,年收入可达3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产业惠及每家每户。脆李为巫山带来了别样的四季,更给福田镇带来了一个“绿色”的脱贫支柱产业。
  有“脆李达人”之称的龚正弟,2013年就和三个朋友投资200万元承包了600亩荒山种植脆李,还带动了当地20多户村民一同发展。
  提起龚正弟,当地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都说他为了脆李真的“敢拼”:担任供销社总经理,代管7000多亩脆李园,平时还要到全国各地去学新技术回来教果农……
  “现在搞种养殖业,不搞出点自己的特色怎么得行。脆李园子里的青草割回来喂羊,再把羊粪放到李子园做有机肥。”龚正弟说,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山羊粪便清洁问题,种出的脆李也是品相好、口味足。
  依托龚正弟搞的绿色循环农业,去年他家的600亩脆李园一下就达到了盛产期,卖了20余万元。
  “龚正弟了不起,以前在外面打工挣到钱了,还不忘记我们这些老百姓。”村民为他点赞的同时,也看到了种植脆李是一条发财致富的好路子。于是,龚正弟又带领当地脆李种植能手成立了专业社会服务合作社,给脆李种植户提供专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给老百姓的脆李管护进行统防统治。
  2016年以来,福田镇紧紧抓住茶叶、柑橘、脆李产业不放手,建设了29个精品果园,已形成了17000亩柑橘、17000亩脆李、10000亩茶叶的产业规模,在实现农户脱贫增收的同时,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条条宽敞的环村水泥路穿村而过,一片片产业之田绿意浓浓,一排排农家小院整洁美观。
  近年来,福田镇还坚持打造最宜居乡镇,积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沿福田河景观健康步道,清理河床河道,靓化集镇、村居居民区,提升医疗治理现代化,为全镇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梦想源自内心不变的声音。福田,这一座闪发独特魅力的乡镇,随着两巫高速开工建设,福田将以四通八达之势,将机遇和发展紧密相连。”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福田,正在谱写福水福山、多彩田园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