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纸鸢飞天,柳絮轻舞,鲜花绽笑。而或,细雨飘洒,烟云迷朦,柳枝轻扬,翠鸟鸣啭。无论天朗气清,还是雨雾笼罩,清明节的到来,都赋予了大地上的生命以生机和希望。
清明节,既是一个唤起人无限怀想与感伤的日子,又是一个激发人无穷想象与向往的日子,还是一个带给人无尽期待与憧憬的日子。
怀想与感伤,缘自清明节的第一大主题: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的亲人和为国家、为桑梓、为所有美好事物而牺牲的英雄的怀念与哀思。将这一庄重、静穆的仪式,以节日的形式固定下来,足见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先祖的敬仰,对传统的尊崇。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返乡祭祀,认祖归宗,传承家风,让家族更加和睦、兴盛;国家也通过举办重大祭祀活动,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和那些为国家民族献身的先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在这样的日子里,如果有纷纷细雨,那份怀人、追思的情绪,就会随着淅淅沥沥的雨水,渗入凭吊者手中的鲜花里和前行的脚步中,那祭祀、缅怀的场景,就多了几分凄清和悲凉,显得格外的静穆凝重。就有了欲断魂的感觉与寄情于酒的想法。这是清明节特有的文化符号。那饱含了感人故事与动人情思的场景,是清明节留在世人心中的一幅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意蕴深厚的水墨画。
因为新冠肺炎的肆虐,于武汉市、于所有被病毒夺去亲人生命的家庭或者个体来说,2020年的这个清明节,都是浸泡在痛苦怀想和深深思念中的日子。这一天,无论是失去至亲的人们,还是所有在这场战“疫”中感同身受的我们,万缕情思要表达,万行眼泪会流下。不让悲剧重演,让天地更清朗、人间更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使命。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国内抗疫取得积极成效,更多的人可以自由健康地沐浴春光,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快乐与向往,缘自清明节的第二大主题:踏青郊游。怀念亲人最好的方式,除了庄重的祭祀仪式外,就是快乐健康地生活,实现他们未遂的人生理想。就是在这清朗明媚的日子里,亲近自然天地,感受云飞风扬、鸟语花香。国人的祖先,在清明扫墓后,都会去春天的大地上踏青、游玩。由此,清明节期间还有一系列的活动项目,成为这个特殊节日的重要民俗,比如插柳枝、放风筝、荡秋千、蹴鞠、射柳、蚕花会等,尽管各地环境气候、民间习俗各不相同,但感受并畅享春天这一主题别无二致。
在古代,妇女们少有出游机会。清明扫墓,成了她们一年中难得的与他人、与清风、与万物交换心曲的时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较之社会角色更突出的男人,她们与自然有着天然、纯粹的联系。因此她们在清明节比男人游玩得更开心。想来她们会早早期盼着,将那一颗按捺不住的女人心,藏了又藏,掖了又掖,只等着在气清景明的日子里,在郊野放松身体,放飞梦想。感受天地的澄明、万物的葱郁、生命的美好。一颗跳跃、欢唱的女人心,被春色染得缤纷绚丽。期待与憧憬,缘自清明节的第三大主题:耕耘播种。顺应季节变换,完成亲人未竟的事业,是怀念亲人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气温回升,经过了冬雪的浸润和春雨的滋养,土地温暖湿润,正是耕种的大好时节。人们抓紧在田野里耕耘播种,在山坡上栽植树木、培育花草。播洒下希望,栽种下期待,在缭绕的花香和轻扬的细雨中,守望丰收,守望一份沉甸甸的、飘香的、踏实的慰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自然的节令,是中国人的重要节日,也是所有生命共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