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专刊总第2467期 >2020-03-06编印

官渡镇有支疫情防控娘子军
刊发日期:2020-03-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娘子军在安排下一步工作。
  本报记者卢先庆鲁作炳文/图“妈妈,你好久来接我;妈妈,你好久来接我……”
  望着手机视频里孩子的眼神,官渡镇场镇社区居委会主任刘黎明的眼眶湿了,“等妈妈忙过这一阵就来接你,你要听姥姥的话,好好做作业哦……”
  话未完,刘黎明匆忙挂断电话,并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起身向办公室楼下走去。
  此刻,是2月14日15时左右,她们一支全由居委会女干部、女网格员组成的疫情防控义务宣传队,正要开始例行的上街宣传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从腊月三十开始,这一群“娘子军”的身影,活跃在官渡镇的大街小巷,成为了基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感动的“狠心人”“勤洗手、戴口罩,莫串门、少扎堆……”雨后的官渡老街,空旷无人,青石板路面上残留的雨水,倒映出一行拿着喇叭、渐渐走近的女子。刘黎明和队员们一边检查居民疫情防护情况,一边逐户上门查看居家观察人员的身体状况。
  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刘黎明与社区居委会党员干部一起,取消了春节假期,全身心沉到战“疫”第一线。官渡场镇社区共有10条街道、12个网格区域、常住人口2.9万多人,居民身份复杂,管理难度大。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狠心地将9岁的儿子送到娘家后,就带领社区干部对场镇社区进行排查、宣传,每天都要忙到深夜12点左右。丈夫饶奎心疼妻子,不仅从精神上积极支持鼓励,还主动请求驾驶社区的电动宣传车,与妻子一道,忙碌在大街小巷。从此,她们这支娘子军里,也多了一对夫妻档。
  31岁的社区干部杨柳,是一个9岁、6岁孩子的妈妈。春节前,丈夫大腿意外骨折在家养病,她就在家中照顾丈夫孩子。接到上班命令后,杨柳顾不上收拾安排家务,第一个赶到办公室报道。
  她的家就在龙泉街上,上街宣传和排查都要从家门前过。“丈夫的身体怎么样?孩子的吃穿怎么样?”每次经过家门时,杨柳犹豫着放慢脚步,总想上去看一下丈夫和孩子,哪怕看一眼就行。但是,当看到队友们前行的身影,她狠心克服了冲动,毅然加快脚步赶上队伍。
  “等疫情过了,我再好好补偿你们……”20多天来,杨柳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过后才回家。每当看到丈夫和孩子时,她愧疚地承诺。
  贴心的“管护员”“你们一天屁事多,莫烦我……”听着电话那头不耐烦的声音和急促挂断电话后的嘟嘟声,刘黎明的委屈一下子升了起来。她默默地沉静了几分钟,就立即带上饶蓉、邓芳上门去……
  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是严防输入、阻断扩散,做好精准排查和隔离管控工作。宣传队在全面排查梳理返家人员后,精准地制定了居家观察和隔离的措施,每天定时电话、上门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并帮助他们购买生活用品,宣传疏导心理情绪。
  一位外地回家的居民,从回到家开始就被排查出隔离在家里。每天的行踪调查、体温测量、行动报告等让他觉得很烦。在接到刘黎明的电话时,他忍不住爆发了。
  “在家隔离久了心情不好,我们很理解。”刘黎明清楚地知道,为了疫情防控工作,她们必须承受。于是,一旦有隔离观察对象出现烦躁情况,她就会第一时间上门开导疏解,“这是工作需要,我们也是为了你们好啊,你没问题,家人朋友们才放心。”
  2月2日,刘黎明接到报告,一名曾和其父亲途径湖北回家的孩子,居家隔离中体温达到38.9度,因道路交通管制,无法就医。得悉情况后,她立即联系镇中心卫生院,安排专人专车送往县医院检查。经确诊为扁桃体发炎,隔离治疗几天后,孩子高烧降下来,恢复了健康。“谢谢、谢谢你们。”回到官渡时,孩子的父亲连声说着感谢的话。
  “我们不仅要当好宣传员,还要当好重点观察人员的管护员啊。”闲暇时,队员们纷纷打趣,她们成了重点人群的“保姆”。
  放心的“娘子军”“你们放心,我一定在家做好防护。”14日,从北京返家的居民舒建国,与上门来的队员们交谈后,对她们的关心表示感谢。
  “在街上看到社区的女干部在,我们都放心了。”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有了这一支“娘子军”,他们对新冠肺炎不再恐惧担心,都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刘黎明说,其实每一个干部也有家庭,有小孩、老人。但她们每天都坚守在一线、坚守在岗位,没分日夜,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有的居民对她们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她们都能咽下一口气来。因为,在她们的心里,只是为了把健康留给群众,把牺牲留给自己。
  夜幕渐沉,在官渡场镇的街道上,还不时出现一队队拿着记录本、宣传单行走的人,她们分别是刘黎明、饶蓉、杨柳、余世珍、邓芳、黄成萍、曾杰、张倩、刘春梅……其中,共产党员4人、预备党员1人、县人大代表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