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版:专刊总第2459期 >2020-01-10编印

沙坪坝区三河村盘活闲置农房
昔日猪圈变身网红书屋
刊发日期:2020-01-10 阅读次数: 作者: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图片2
图片2

图片3
图片3

  城口县岚天乡岚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现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通讯员孔德萍摄
  丰都县三建乡夜力坪村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工人在硬化社道公路。2018年,全村50余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发展西瓜、南瓜、萝卜、油菜等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产业项目,确保稳定增收。
  (重庆日报资料图片)通讯员熊波摄
  位于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的“猪圈书屋”,游客和村民在休闲、看书。(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记者齐岚森摄
  1月3日,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猪圈书屋”。宁静的夜晚,空气寒冷而清新,黄色的灯光浮在夜色中,倒映在屋前的水塘里———每到周末的夜晚,总有许多年轻人沉醉在这所“猪圈书屋”的夜色里,久久不愿离去。“很多来耍的年轻人不相信,这里原先真是要垮要垮的猪圈。”猪圈的原主人罗文淑捂着嘴笑道,“谁都不会想到,猪圈也可以变成景点挣钱。”
  “‘猪圈书屋’只是其中一个别致的景点,而‘远山有窑’则让三河村有了产业突破的爆发点。”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强说,“‘三变’改革把爆发由点扩大到面,让三河村焕然一新,换了‘山河’!”
  网红打卡地“猪圈书屋”就位于去“远山有窑”的必经之路旁。
  粗砺的条石墙基、留着岁月痕迹的土墙,再搭以新盖的青瓦和几支绿竹。走进书屋内,几面靠墙的书架上整齐地放着几百本书,房屋正中的桌上,几个年轻人正在托腮看书。“这猪圈至少是四五十年的历史了,也有十多年没喂过猪了。”“猪圈”现任主人王子书说,以前三河村是个“空壳村”,没产业,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没心思没精力管理自己的家,到处是破败的房屋、半人高的野草,村支两委也没办公室,长期租借邻近青木关镇的房屋……
  2015年,重庆大学田琦教授将三河村一个废弃的土窑改造成了“远山有窑”,成为一个小众文化旅游景点。“远山有窑”让丰文街道看到了三河村发展的潜力,但潜力如何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实力?
  2017年底,三河村被选为我市首批“三变”改革试点村。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景,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打造。”沙坪坝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
  对此,村里将林地、荒坡、房屋地折成资产,把可经营性资产都确权到村民头上,并经全体村民协商决定,组建起股份制的舜圆农业公司,对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经营。
  比如“猪圈书屋”,不拆影响景观,拆除了又有些可惜———因为它也是村里的一处历史遗迹。于是猪圈被舜圆公司转租过来改造,从破败小屋蜕变为吸引游客的核心景观之一。
  经过舜圆公司的整体打造、经营,旅游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并带动了种植业、运输业等的发展。
  如今走进三河村,鸟儿在葱茏的绿树间鸣唱;一幢幢别致的褚色土墙房和红色砖瓦房,倒映在池塘的波光里;池塘边,三三两两的游客散步、喝茶,有的在“猪圈书屋”静心看书,怡然自得……
  舜圆公司负责人表示,2019年三河村民人均分红500多元。今年春节后将举办股东大会,预计人均分红630元。
  随着腰包渐渐鼓起来,大家生活更顺心了,干什么也更有劲了。
  上个月,50岁的王登榜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很少回家。
  原来,三河村八社只有一条水泥路,3.5米宽的路面早已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可扩建又要占用两个旅游项目和70多户村民的部分土地。
  为了让扩路工程顺利动工,王登榜在打零工之余总往业主、村民家里跑,劝说大家“扩路不是帮哪个老板扩,是帮我们自己扩”。
  不到一个月,王登榜和几位“乡贤”分头将业主的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工程提前动工。
  “以前三河是‘村干部在干,村民在一边看’。”王登榜说,“三变”改革让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现在大家都拧成一股绳齐心干。
  村第一书记李强告诉记者,三河村的民心变化从到会率就可见一斑:以前村里开会,能到齐一半就算不错;现在一叫开会,许多人请假回来,在会上还主动为村里建言献策。
  “三变”改革的顺利推进,让村里发生了巨变,也锻炼了干部。
  村支书邱世明说,“三变”改革前,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地工作。一遇到事,群众就是一股怨气冲向干部,村里事干部得“求着”村民干。
  这几年村里变化大,分红的票子也是实打实地揣进了村民的荷包,村支两委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从过去的村干部“求人干事”变成了现在的干部群众“一起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