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专刊总第2459期 >2020-01-10编印

3000多万亩特色产业地里长出“金疙瘩”
刊发日期:2020-01-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发展起特色乡村游,如画的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前不久,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巫溪县红池坝镇传来好消息:该镇打造的“红池云乡”正申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目前已经重庆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并进入公示阶段。这
  也意味着作为“红池云乡”组成部分的红池坝镇茶山村,将搭上农旅融合的“快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如今,随着各地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逐渐实现融合发展,像茶山村这样的乡村已破茧化蝶,让重庆广袤田野升腾起发展的新希望。
  去年全市新发展特色产业140万亩茶山村是巫溪县最边远的村落之一,距县城135公里,以前种植包谷、红苕、洋芋“三大坨”为主。“虽离县城远,但离景区近。背靠红池坝景区,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茶山村第一书记妙晓东深知,茶山村要依托红池坝景区发展,产业是基础。因此,茶山村积极规划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坚持“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农旅融合发展定位,推动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如今,茶山村正积极建设400亩李子园、300亩前胡种植示范基地、360亩茶叶基地、3000多棵樱花树等,打造春夏有花香、秋冬有果采的美丽乡村。
  像茶山村这样,我市不少乡村在做产业规划时,就设计了一本“美丽经济”的账本:先把种植产业打造成风景,再把风景变成旅游产业。
  去年来,我市紧紧抓住“结构调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去年,我市柑橘、榨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十大山地特色高效产业增势良好,新发展特色产业140万亩、总面积达到3075万亩。
  全年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亿元
  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发展了3000亩柑橘、120亩精品蔬菜、150亩生态鱼塘等,如今,村里的这些产业都变成了发展旅游的美丽风景。
  “我就是瞄准了农旅融合的发展‘钱’景!”村民王茂雨在村里流转了120亩荒山,发展起晚熟杂柑。此后,他依托果园开办了一个家庭农场,并投入300万元美化果园风景,在果园下开辟了林下石板路,并在节点位置种了桂花树、三角梅、格桑花……焕然一新的果园在去年的采摘游中,卖价30元一公斤的杂柑卖了5万多公斤,纯收入60万元。
  同为中华村的企业———重庆顺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汤勇,也在池塘边种下垂柳、三角梅、桂花树,新建了锦鲤观赏池、荷花池、生态鱼展示池等,原本经营单一的百亩鱼塘变成了项目繁多的休闲生态鱼观光地,仅去年就接待了3万多游客。
  如今,在产业的带动下,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2019年,我市新认定105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182个示范村社、301个示范村点,打造3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亿元。
  去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预计达3100亿元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巴南区接龙镇自力村看到,村民们正忙着将一个个大柚子采摘下来“选美”:高“颜值”的柚子贴上“巴味渝珍”标签网上售卖,低“颜值”的则进入果蔬加工企业,加工成柚子酒、柚子酥、柚子精油等精深加工产品。“这种深耕柚子产业发展链条,推动‘牵一接二连三’的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接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市农业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连接,带动了第一产业、促进了第三产业,农业“接二连三”呈现强劲势头。
  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粮油、榨菜、畜牧和调味品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力促各类要素加快向优势产业、优势区域聚焦。如潼南区新建的食品工业园已引进了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3.6亿元进行柠檬、调味品精深加工。
  201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预计达3100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5亿元,同比增长3%。
  在第22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上,我市加工农产品荣获7个“金质产品奖”、29个“优质产品奖”,获奖数居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