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经济总第2457期 >2020-01-06编印

念好“山字经”小水果做出致富大文章
刊发日期:2020-01-06 阅读次数: 作者:转自《半月谈》  语音阅读:
  (上接第一版)2018年巫山脆李品牌估值13.34亿元,位居全国李品类第一,2019年提升至16.28亿。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巫山脆李”品种权。
  “传统的‘三大坨’红苕坨、洋芋坨、苞谷坨,一亩产值1000元左右。而种植脆李每亩产值可达1.6万至2万元。”刘仁鹏说,目前,全县脆李种植面积23.5万亩,惠及农民5万户15万余人,带动贫困户10130余户3.5万余人脱贫致富。
  “巫山脆李”探致富新路,“巫山恋橙”名头也越来越响,当地统一其品牌形象,并持续宣传,力争打造另一张“巫山名片”。目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已突破18万亩。
  巫山县委常委徐海波介绍,为拓宽水果销售渠道,巫山县加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经销商合作,实行订单式销售,在重点城市举办推荐会。并依托全国水果商网络,将巫山水果卖向国内一线城市。
  “这几天我们正举办‘巫山恋橙、橙信八方’系列推介活动,巫山恋橙采摘季也连续举办了四届,获得了重庆水果评比金奖、银奖等奖项,力争将柑橘这个酸甜可口的生态之果与巫山的秀美之地深度融合。”徐海波说。
  增强“内生力”,拓宽致富新路55岁的曲尺乡新安居委会果农李隆清,种了14亩脆李,6亩柑橘。他向过路游客卖出五十斤橙子,正在脆李园里剪枝、清园。“2019年脆李收入10多万元。修枝过度减产了,否则收入更高。”他平时自己打理果园,农忙时请工人翻灰施肥。
  “政府打品牌帮销售出果苗钱,科技员每年到园里四五次。有赚头!”李隆清打算再租20亩地种水果。
  为化解资金困难,巫山县每年拨1500万元用于脆李专项发展。协调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覆盖全部脆李种植大户和贫困户。与金融机构合作定制金融扶贫产品,为3189户贫困户提供新增免抵押、免担保、贴息贷款1.3亿元,覆盖25.3%以上的贫困人口。
  “我们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在创新经营、合股联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探索新机制,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巫山县农业农村委主任王从平说。
  以巫山县福田镇为例,松柏村探索股权化改革,整合土地2050亩加入村集体组织,村民按照土地等级作为股份,统一种植、统一管护、统一销售,带领36户121名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0万元。“2016年以前村里缺水少路,遍地荒山,贫穷落后,很多小伙子讨老婆就很难。现在我们园内常年可解决100余名劳动力务工问题,带动80户贫困户增收。”松柏村村支书肖玉兰说。
  数据显示,巫山县探索实施农户土地“单户经营”或“联户经营”,目前已培育出20-50亩规模家庭果园2000个以上,全县现有龙头企业91个、专业合作社1539个、种养大户4500户,参与各类适度规模经营或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的农户达68%。
  深耕“农业+”,延伸产业链刘仁鹏说,针对鲜销市场吸引力不大的脆李次果,当地引进食品生产企业对脆李深加工,让农副产品就地“一产”转“二产”,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现在,脆李饮品、果酒、李干、果脯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已成热销商品。
  每到阳春三月,巫山县漫山遍野雪白一片,山上赏花踏春的游客络绎不绝,带火了乡村旅游。围绕农旅融合,巫山县打造“江南百里李花长廊”和“江北千顷李庄”景观。连续两年举办“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让更多农户吃上乡村旅游饭。
  为让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巫山利用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开店铺,利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地方电商孵化平台,“大平台+小平台”结合,推广销售特色农产品。
  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0.33亿元,网络零售额实现6.4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26亿元,同比增长21.5%。
  大学读电子商务的巫山人张波,2014年回老家做电商。“2018年在淘宝店卖出七八万斤橙子,从12月中旬持续到2019年三四月份,浙江、上海和广东走量最多。”夏季卖脆李,冬天卖恋橙。他带领村民一起致富,2019年9月份被选为曲尺乡新安居委会主任。
  “通过发展高山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绿色红利正逐步释放出来。巫山县将守护好‘两岸青山绿水’,努力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路子。”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说。
  (转自《半月谈》)